對于寫作,不同的作家總有一些自己獨特的習慣。
比如巴爾扎克寫作前習慣喝十幾杯咖啡;海明威寫作時,為讓句子和篇幅盡量短些,習慣站著寫,修改時才坐下不厭其煩地精雕細刻;安徒生則喜歡在森林里構思他的童話......
咱不是作家,更不是名家,只是日常有所感,偶爾習慣用文字記錄下來。字碼得多了,也慢慢總結出一些個人的寫作習慣。
如何才能寫出一篇文章呢?
一
安靜的環境。
這些年越來越感覺到環境對寫作、對學習的重要性,很多時候,就因為缺乏適宜的環境,白白荒廢寶貴的時間。寫作最怕分心,所以環境不一定很舒適,但要相對安靜,使人身心完全放松,能不受任何干擾地沉浸在冥想中。我努力試驗了很多次,最終還是認為家里不是寫作的好環境,因為在家里,哪怕輕微的響動,細小的物品,都會引起注意,這就干擾了思緒。在家難免一會兒收拾家務,一會兒該做飯了,一會兒孩子進來打擾等等,很難保證思維的連貫性。
咖啡廳、下班后(或者周末)的辦公室是寫作的好環境??Х葟d雖然不是很安靜,但這些響動與己無關,也就不會牽扯注意力。辦公室除了辦公用品,也沒有多余之物,所以也適合寫作。前幾年之所以能在海南寫下那么多文字,環境也是主要因素之一,在五指山支教時,沒有家務牽累,沒有雜事干擾,人際交往也很單純,住的宿舍一桌一椅一床,更是清清爽爽。在那樣的環境,你想何時寫就能何時寫,你想寫多久就能寫多久。
二
充足的時間。
也許有的人寫起來思如泉涌,下筆如神,但我沒有那樣的天賦,除了偶爾的一氣呵成,大部分文章總是構思半天,寫寫停停,寫完再改,中間還不免要查一些資料。在寫不下去的時候,或者冥想一會兒,或者喝水休息,或者刷刷微信放松,往往兩千多字的文章需要三四小時。所以,時間一定要寬裕、充足。如果時間急迫,還要忙著做其他事,根本就不可能靜下心來構思創作。假期和周末我常到辦公室,就是因為這時時間充足,能沉浸到思考中。
三
契合生物鐘。
寫作對腦力的消耗非常大,過去年輕體壯時,隨時可以寫,對生物鐘的要求不是很明顯。但現在不行,身體或精神狀態不佳時,很難投入到寫作中。就我而言,寫作最佳時間是早晨或者上午,此時大腦神清氣爽,思維敏捷,身體精力充沛,能量十足。而中午或者下午身體困乏,很難集中注意力冥思苦想,就不適合寫作。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也適合寫作,比如現在,我就是在晚上寫這篇文章,但前提是白天不要太累,否則,身體困乏,精力不濟,也無法聚精會神。
四
音樂。
寫作需要一種氛圍,需要一些靈感,合宜的音樂能創設一種靜謐、閑適的氛圍,能讓內心很快平靜,激發靈感。但選擇什么樣的音樂還是很有講究。不播放歌曲,要播放純音樂。樂曲中,曲調太激越、太憂傷、太歡快的都不適合,都會影響干擾思維。我習慣在寫作時播放劉海洋、石進彈奏的鋼琴曲,聽著舒緩、優美、輕柔的鋼琴曲,內心瞬間安靜。除此以外,雅尼的音樂也喜歡。
五
及時。
創作是有“窗口期”的,產生創作欲望,想一吐為快時一定要及時動筆寫下來,這時寫往往一氣呵成,文脈通暢,酣暢淋漓。一旦錯過“窗口期”,大腦就恢復平靜,原先激蕩的文思所剩無幾,如果勉強寫,就為寫而寫,思路艱澀,文詞干癟,即使寫出來也苦澀乏味。前幾天組織“翼起玩”活動時,每每為喜平、麗嬋而感動,一直有寫作的沖動,但事務太多,精力不濟,還想著等閑下來再寫。現在閑下來,當然也能寫,但原先的那種噴涌而出的感覺已經衰減了許多。
六
大量閱讀。
通過閱讀,積累素材,刺激思維,學習技巧。很多時候,為了寫一篇文章,先收集相關內容的書籍和文章,集中持續閱讀,在閱讀中不斷與書籍,與自我對話,等大腦中匯聚諸多紛亂想法,有表達的沖動時,打開電腦,極速敲下來,就能寫出一篇文章。閱讀是輸入,寫作是輸出。就像牛吃草一樣,吃進大量的草,才能擠出少量的奶,要輸出一篇短短的文章先需要輸入大量的書籍。這一點也符合冰山理論,閱讀是海平面下看不到的巨大冰山,寫出的文字是海平面上冰山一角,沒有大量閱讀的支撐,就很難創作出文章。愛人過去不理解這點,會奇怪:“你說是寫文章,但不見寫卻是在讀書。”我撰寫研究生畢業論文時,導師要求大量閱讀文獻資料,也是這個道理。
七
經常寫。
寫作也是一門技術活,三天不練手生。寫作,越寫越能寫,越寫越會寫,越寫越想寫。反過來,越是不寫,越是不會寫,越是不想寫。許多個人微信公眾號,保持著頻繁的更新速度,王開東甚至達到“日更”,就是這個道理,當然我還是很佩服的,因為能達到如此效果,除了精通寫作技巧,先要對生活進行取舍,還需要有夫妻相處技巧和常人不具備的毅力。你想有多少妻子喜歡丈夫整天不做家務而在電腦前敲字?
八
簡單總結列舉了一些自己的寫作習慣。其實,從根本上,文章是水,生活是源,
文章與生活有緊密關系,活得精彩,才能寫得精彩。
王國維把詩人分為主觀詩人和客觀詩人?!翱陀^之詩人,不可不多閱世。閱世愈深,則材料愈豐富,愈變化,《水滸傳》、《紅樓夢》之作者是也。主觀之詩人,不必多閱世。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對照這個標準,如果把作家也分為主觀作者和客觀作者的話,我才氣不足,靈氣沒有,勉強可以說是客觀作者。
正是卷入激蕩的生活中,才不斷激發探索真理,洞悉世界,思考人生的好奇心。
正是秉持剛健進取、勇猛精進的生活態度,才為一枚落葉,一縷清風,一彎明月所感發;才被屋檐下的雨滴,臺階上的青苔,小巷中光滑的青石所觸動;才在夜深人靜時敲下這些稚嫩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