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佛長睡睡千年長睡不醒
問者永問問百世永問不明
釋迦牟尼涅槃像的姿態,笑容永遠都蘊含著不解的秘密。冬天傍晚的寒風吹奏起悠長的樂曲,讓飛翔在空中的鳥兒停留在大殿頂上聆聽風中帶來的遙遠的喃喃細語。
下午5點的大佛寺空曠無人,門口的保安大叔穿著厚厚的制服叼著一口煙用厚重地張掖話看著我說,“姑娘,里面都沒人了,你要逛就快點,6點就下班了”,聽完保安大叔這么一說,我快速朝大殿的方向奔去,突然,被一串串清脆悅耳的駝鈴聲吸引住,順著聲音的方向看去,大殿頂上的駝鈴在風中搖曳。駐足環顧四周,我不由自主的退回到了大門口,保安大叔看著返回來的我說,“你是不是害怕了,這會空蕩蕩的,確實有點害怕”,我說,“叔叔,你可以幫我拍一張照嗎?”,保安大叔二話不說就扔掉了剛抽了沒幾口的煙,幫我留下了最美的回憶。
一步一步往前走,路過請香塔,繞過還飄著青煙的香爐,停留在空曠的大廳前的古樹旁,樹枝向上伸張的鉆天楊經歷了90年的風風雨雨,周邊掛滿了紅色的祈福飄帶。往昔的大佛寺一定很熱鬧,走上腳下無數人走過的臺階,耳畔飄過句句祈福的話語,腦海里閃現出不同面龐的微笑。看到大佛寺山門的副楹聯,讓我再一次對西北少數民族宗教殿堂,亞洲最大的室內泥塑臥佛充滿了好奇。
進入殿內,昏暗的燈光映射下的釋迦牟尼涅槃像的姿態,微笑,讓人產生敬畏。睡佛躺著目視前方,眼睛有神,感覺洞悉千年世事變化,從不同的角度看去有不同的感覺。在前方看它,它的眼睛炯炯有神。站在它的腳后跟看它,它像是慵懶的睡著了一般。臥佛后是它的十大弟子群像,兩側是十八羅漢像,每個都有自己的神態,每個都感覺在訴說著不同的故事。帶著敬畏和祈福的心,三叩首,許下心中的愿望。沉靜的心里突然想起,
駝鈴聲猶在耳邊
記不清 你說的語言
壁畫上 曾刻下的愿
斑駁歲月 往事卻浮現
長河落日 大漠孤煙
從東往西本無界
一路綿延 千生百劫
去換一朵花開的時間。
站在古樸厚重的大殿前,再一次被駝鈴聲吸引,唯有風吹動駝鈴,讓人想起桑海倉田的往事。
我愿做一朵清蓮,在佛前靜靜綻放!讓風吹起遙遠的凈土,再看長河落日,大漠孤煙!
張掖大佛寺簡介:
大佛寺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原名迦葉如來寺,明永樂九年(1411年)敕名寶覺寺,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敕改宏仁寺,因寺內有巨大的臥佛像故名大佛寺,又名睡佛寺,1996年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佛寺占地約23000平方米,坐東朝西,現僅存中軸線上的大佛殿、藏經閣、土塔等建筑。大佛殿面闊九間(48.3米),進深七間(24.5米),高20.2米,二層,重檐歇山頂。殿內有彩繪泥塑31具,為西夏遺物。其中臥佛長34.5米,為中國現存最大的室內臥佛像。臥佛后有十大弟子群像,旁有優婆夷、優婆塞及十八羅漢等塑像。藏經閣面闊21.3米,進深10.5米,單檐歇山頂。土塔原名彌陀千佛塔,為磚土混筑密宗覆缽式塔,主塔高33.37米。
寺內安放有國內最大的室內臥佛,也就是佛祖釋迦牟尼的涅槃像。他安睡在大殿正中高1.2米的佛壇之上,佛身長34.5米,肩寬7.5米,耳朵約4米,腳長5.2米。大佛的一根中指就能平躺一個人,耳朵上能容八個人并排而坐,可見塑像何等的龐大了。
大佛寺景區位于甘肅省張掖城西南隅,是絲綢之路上的一處重要名勝古跡群,它又是歷史文化名城金張掖的標志性建筑。景區對外開放的景點有建于西夏的大佛寺、隋代的萬壽木塔、明代的彌陀千佛塔、鐘鼓樓以及名揚西北的清代山西會館。寺內古建林立,古樹參天,碧草成蔭,環境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