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一起去吃榴蓮披薩,在心里想了好久了,在清明假期最后一天晚餐終于實現,內心很是歡喜。
其實榴蓮披薩吃到嘴里,有點甜過頭,有點膩的感覺,比在心里存著的那份念想差多了,但是小小愿望落定的感覺,特別美好。
原來心理學課程上老師傳授提升自我功能的方子,真就那么簡單:多做自己喜歡的事;不斷突破自我限定的部分;適時放松的享受吃喝玩樂。
這其實和自己與瑜伽的老師傳授的心經是一致。有一次處在低谷中的自己和研習多年瑜伽的臺灣老師溝通,老師幾句話云淡風輕給我心田注入新流:不要被未來唬住了,先想想自己喜歡的事,寫下來寫越多越好,然后照著去做出來。
最近工作節奏慢下來的緣故,自己也開始有機會慢慢感受自己的生活。不再那么用力生活后,反而更能品味生活的各種滋味,也能慢慢從各種滋味中,找到當下的價值,不再動轍陷入到生活的泥潭中。
現在的我,越來越能很敏感的撲捉到關系中自己及外人的需求,(雖然很多時候還是后知后覺的狀況,但總算是有覺知)更令自己喜悅的是,也能很快感受到自己那時刻流動的情緒變化,以及慢慢習慣性停留在在情緒中。
自我的力量,開始單憑閱讀與泡成長課堂中體驗到短暫性支持,轉而從生活中汲取越來越多。生命,也越來越真實呈現在自己面前。
從各種真實中,找到輕松自在的存在方式,就是智慧的考驗,更是自己成長的方向。
生命方向已明,可道路卻依舊混沌。可這不也是生命的可貴與精彩之處嗎?
在我的教育中,中了太多“王子吻了公主之后,就從此幸福美滿過一生”、“目標達成,就煩惱皆無”之類,美好絕對結果論的生命教育了,忽視過程中的感受與收獲。而真實的與每一刻同在,從生活的真實中拿到不同的體會,進而支持自己走的更自在,是我現在理解的生命真正價值所在。
人生,就去一個不斷活著,不斷感受,不斷體驗的過程。
雖然,我自己還沒有找到很值得拿出來分享的美好生活之技能與干貨,但我越發懂得一個最簡單的道理,也是很想要分享的部分:每個人都只能真實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依照自己的節奏去生活,才能活出自己生命的精彩。
此刻我想說的是,我可以,我能夠,我會的。
和自己,和老公,和孩子,和工作,和公婆,和其他關系,我終于不再用一個慣性思維去相處,感受著自己見長的覺察能力,也感受著生活中每一刻的感受。我才真的慢慢發現,生命如此多嬌。
慢下來,感受生活,感受生命的每一刻真實。
感受,是存在最真實的核心,可以打開每一刻內在需求的關鍵。需要指出的是,最近的體會,感受真實的感受,前提是少一些評判和理性頭腦的分析,就去真實觀察每一刻感受。
寫到這里,腦中突然想梳理一下自己的近期身份定位:
自己最真實且不離不棄的陪伴者;
老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解語花;
孩子成長路上的有力量的引領者;
父母……
寫到父母,我卡住了,想了很久也沒想到比較好的詞匯和句子。或許和父母的功課還得繼續進行,現狀是還有很多未解開的的情緒,尤其還有我頭腦意識到的憤怒在。我知道,這是未完成的生命功課。
有了更加明確的定位,我更明確知道自己生活中該如何做,才能更好的站穩每一個角色。
現在凌晨三點,我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