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說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更不會有兩個完全一樣的人,所以每個人的成長、成才方式都是不同的。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我們也一直在提倡因材施教,為的就是充分發揮每個孩子不同方面的才能。
一次,班上一個孩子悄悄問我,老師,為什么XX做錯那個題你不但沒有批評他還鼓勵他了呢?為什么我做錯了你就批評了我?仔細一想,的確,在平時我對待孩子們的態度的確是完全不同的。有的孩子,本身膽子較小、缺乏自信心,所以需要更多的關注和鼓勵,這時候需要語氣更加溫暖而有力更加有耐心,才能讓孩子感受到你的關心,同時在心里產生力量。有的孩子本身十分頑皮、承受能力很強,甚至會有屢教不改的情況,那這時候就必須嚴肅起來才能讓孩子意識到問題的重要性。在上課講解知識的時候,也是完全不一樣的。有的孩子接受新知識比較慢,這時候就要講的慢而且仔細,遵循孩子的認知規律循序漸進,由淺入深,一點一點引導。有的孩子接受新知識的能力比較強,這時候你可以速度稍微快一些,一些特別基礎的可以不講。有的孩子偏浮躁,學會了一些基礎就開始聽不進去,那這樣你怎么講他也聽不到心里去,所以要多做一些題目尤其是易錯題或者難度大一點的題,在他們絞盡腦汁做不出來時,適時加以引導,告訴孩子學習知識要深入,切不可半瓶子晃蕩。有的孩子注意力無法長時間集中,所以一定要在開始孩子精神比較好時抓緊把最重要的內容講完。
其實不僅僅是教育孩子需要因材施教,就是生活中的事情我們都沒有辦法一概而論,都要根據實際情況實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