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北京Bye的第6個故事**
Bob,在京7年,活動執行公司合伙人,17年離開北京前往上海
在京讀大學期間,專業馬馬虎虎,兼職風生水起;因為能力獲得認可,尚未畢業即入職老牌外企。工作兩年離開北京回家創業,準備不足失敗告終;調整心情回到北京重新開始,今年再次離開前往上海成為創業公司合伙人… …
自我評價:平庸的,Event的人
“看了影視評論,突然發現這么一句話:上海是一個有分寸感的城市,它看重界限和拎得清。這句話才是我為什么離開北京轉而前往上海發展的原因”。
以上是Bob在社交平臺上發布的一段話,時間是2017年6月4日;也是因為這段話,北京Bye找到了他。
猶記得在北京Bye 的第1個故事里,主人公Jason也提到過北京與上海的區別,他認為北京更有人情味,讓人覺得舒服。
Bob說的“分寸感”,以及Jason說的“人情味”,雖然兩者的表達方式不同,但是內容所指卻及其相似,只不過二位對此的態度是截然相反的。
這應該是北京Bye上線以來,故事主人公觀點的第一次正面碰撞,無形中也讓我們對于Bob的故事有了更多的期待。
不過聽完了他的故事,最后卻證明:很多話我們以為一看就懂,到頭來也不過是表象~
大學,專業不管,兼職填滿
Bob,烏魯木齊人,07年來北京念大學,之前從未出過新疆。初到北京時,對于一切都很好奇,什么事情都喜歡多看看。
對于北京,純純的第一印象,他給出了一個字兒:大!報道第一天從火車站到學校,走快速路走了一小時。
大學讀的是一所民辦學校,選的會計專業,不過他也沒有好好學過,屬于馬馬虎虎畢業的那一類。
但是,這卻并不代表他的大學生活也是馬馬虎虎結束的。
大概是將學習的心思都用來兼職了,自稱“平庸”的他在兼職中打敗了“平庸”,也為今后的事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他曾經跟著同宿舍的高年級同學做過房地產中介,雖然堅持了一年但是并沒有掙著錢。
主要因為他覺得自己不適合這份工作,他不擅長忽悠陌生人:比如沒有辦法編出那種“別的中介客戶出價更高”的謊言來嚇唬客戶,妄圖讓其盡快做決定。
這看似是買賣雙方斗智斗勇的過程,但是他認為房子是中國家庭的頭等大事兒,不是順手買個東西這么簡單,隨便編出這樣的謊言有點不負責任。
盡管兼職中介不算成功,但是他笑言自己也學到了一些:比如租房時知道如何對付中介了… …
說到在北京最難忘的事兒,Bob聊起了自己大學的第一次兼職經歷:在學校跟同學一起倒賣自考教材。
那時候,周末一大早趕早班公交,花1個多小時去到中關村買兩箱教材搬回學校;當時怕賣不出去,差價加得少,但是銷量不錯。
這樣一份累并快樂著的工作,他一干又是一年。
任何偶然都不是憑空發生的,正是對于兼職工作的別樣熱情,Bob之后才得到了幸運女神的眷顧… …
英語蹩腳,未畢業即入外企
Bob在大學期間的諸多兼職經歷能夠幫助他更好融入社會,而一次經由老鄉介紹,負責為IBM講解一個互動游戲區的工作,則間接為他選好了今后的職業道路。
在這之后,這家給IBM做活動執行的美國老牌公關公司,讓他以兼職的身份,全程跟了可口可樂旗下一個產品的案子。從大三下學期開始,前后整整跟了一年多的時間。
剛開始的時候他什么都不太懂,但是他確定自己喜歡這個工作,所以始終堅持多看多學,得到了師傅的認可。
很幸運,案子順利跟到了大四,他有幸被團隊的總監招入,雖然英文不咋地但是并沒有成為障礙,大學未畢業即入職這家外企。
這是一家歷史比福特還悠久的公司,他畢業后在這里干了兩年,然后選擇了離開… …
回鄉創業,失意回京
2012年,迎著逃離北上廣的第一波浪潮,將成為房奴的恐懼拋諸腦后,他辭掉了第一份工作,離開北京回到了烏魯木齊,和朋友創辦了活動執行公司。
未曾想,回到家鄉由于根基太淺,出去跑業務根本沒有人理會;再加上地方和大城市在做活動上有著很大的區別。他從北京老牌外企帶回去的那一套出現了水土不服。
總而言之,就是回鄉創業并沒有做好萬全的準備。創業一年,失敗告終;雖然損失不大,但是他也為自己的輕率懊惱了很長一陣子。
他將失敗的原因歸結為:年少輕狂。
接下來的那一年,他戀愛了。有了定下來的打算,便在家鄉找了一份甲方的工作。但是好景不長,大半年后因為性格不合,他跟女友分手了。
半年時間,感情上的后遺癥慢慢愈合,一直為當初輕率創業而懊惱的心結也慢慢打開,他有了更多的時間思考未來。
他發現,北京的經歷并不能讓他在家鄉發展的更好,過完年后他有了返回北京的想法。
但是糾結也隨之而來。最終是遠在北京的師傅以及之前的老同事給了他中肯的建議。
同時,幾個一起北漂后回鄉的好友也聊了聊未來的路,加上父母在這方面特別理解自己,最終他決定重回北京。
這兩年在新疆,北京公司一些很好的項目他都錯過了,在公司的職業發展也中斷了,他覺得多少有些遺憾。
而這次回去他想得最多的還是踏實工作,繼續拓展自己;而且他依然沒有放棄創業的想法,想再尋找機會看有沒有自己干或者合伙干的可能。
二度離京,再成合伙人
重回北京后,Bob覺得這里變化不大。因為遇上師傅的愛人跳槽的契機,他也跟著去了另一家公司,干著自己的老本行。他說師傅是他的貴人。
由于平時工作比較忙,他的生活基本上被工作占據了,周末一般也只是在家休息。他是個心事比較重的人,放不下工作上的事。
對于這種忙碌的狀態,他覺得還算滿意。不過,兩年后,他再次選擇了離開北京。
關于二度離京的原因,他給出的答案有點出人意料。他表示其實回北京的時候就有計劃去上海。之所以輾轉北京,是因為人脈都在這里,他需要在北京重新開始。
他提到北京是國內新思維和新內容的發源地之一,他喜歡新鮮事物;這是北京吸引他的所在。
但是他覺得上海的納新能力比北京更勝一籌,這是之前經常來上海出差所獲得的一種人文感受。
因為歷史原因,上海接受新事物會比較快。例如大部分奢侈品和汽車都會選擇在上海發布。
他認為上海的商業環境更好,但是他也笑言:商業環境再好也需要北京的監管。
至于故事一開始提到的這兩座城市的“分寸感”和“界限”,他舉出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經歷。
在北京,和友人胡吃海喝時,大多數情況下是盡興盡情;而在上海則會是在一個大家都可接受的范圍內享受。
他說因為自己是北方人,可能厭倦了以豪放性格名義束縛著自己,所以才有了看重“界限”的所在。
?但是他不否認曾經因為沒有“界限”而喜歡北京,感覺北京有人情味,很溫暖。
因為“界限”離開北京,可能更多是源于事業上的感受;或許大家可以將其臆斷成是“陪客戶吃飯”時的感受也無妨。
北京,不說再見
目前,Bob到上海創業還不到一年,他說有困難但是在克服中。因為工作原因,以后可能也會是北京上海兩地跑。
第二次離開北京,啟程那一刻他想的是:不會說再見,因為可能就不曾離開。
過去在北京的經歷于他而言是人生的啟蒙,也是磨練;沒有那些經歷也不會有現在的自己。
二度創業,他將關注點更多放在怎么能夠將事情做明白做通透上。他認為成功自然是目的,但是過程中的細節部分也不能忽略。
現在的生活基本都是工作,跟他想要實現“時間和財務雙重自由”的理想生活還有差距。
他說待有了一定的自由度之后,他會考慮穩定下來。關于今后可能會定居的城市,既不是北京上海也不是烏魯木齊,而是重慶。
因為父母將養老的房子買在那邊了,他認可重慶的宜居性,覺得生活壓力不會很大。同時他也認為重慶擁有較好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最后聊到在北京的遺憾,他說遺憾是沒有在這里好好談場戀愛~
?-end-
*如果您也有關于“北京Bye”的故事與我們分享,歡迎通過簡信留下您的聯系方式,我們將會聯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