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臉對臉背對背》塑造了幾個鮮活的人物形象,描繪了百態眾生。其中的文化館副館長王雙立是一個立體鮮活的人物,許多觀眾對他的評價也褒貶不一。為了更好地分析這個人物,本文借“精致利己主義者”一詞,試論王副館長的多面性格,以及他的處世之道。
精致利己主義者是近來流行的一種概念。這一詞最早由錢理群先生提出,并被廣泛引用。精致利己主義者是這樣一群人,他們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的目的。精致利己主義缺少遠大理想,無論用何種方式,讓自己過得更好爬得更高便是他們的行動指南。王副館長正式這樣一個典型的精致利己主義者。
王雙立乍一看上去是一個善良的人,他有人情味,體恤下屬。他盡自己的力量保留住臨時工猴子。對待被老馬開除的老羅,重新坐上副館長位置的他,也歡迎其重新回到文化館。他待人似乎極為寬厚。當老馬離開文化館時,王雙立也顯得謙謙君子,與妻子一起看望這個曾經的對手。他把單位里的氣氛搞得融洽和諧,領導賞識,下屬敬重。他圓滑老練,與人為善。
如果只參考這一面,王副館長似乎是極好的一個人物。但如果知道了他背后的一套,這個人物就不那么可愛了。他有自己的一套處世哲學。他所有的行為,都是建立在他的處世哲學上的。他所有的善舉,目的都只有一個,就是為自己謀福利。他善待員工,是因為提干時需要下屬的一票;他尊敬自己的對手,因為他知道官場難以預測,與人為善說不定哪天就能用得上這人情。他幫助老馬解決工地垃圾問題,只是為了在領導面前展示自己的做事能力。在他心里的善,不是毫無功力目的的善,而是為了達到目的的一種手段。他的忍讓,不是為了成全別人而甘愿自我犧牲,而是退一步進三步的暫時妥協。他的辦事能力,不是為了百姓謀福利,而是為了自己升官提拔的成績。他的所有行為都是以自己的利益為中心,他相信這樣暫時的委屈忍讓,終究會得到回報。
也許有人會認為這樣的利己主義是無害的——正因為這樣的利己目的,才有了干事創業的動力。利己主義激發了人的工作積極性,主觀上為了自己,但在王副館長的努力下,社會生活也有了大大改觀,市里開了第一家歌舞廳,第一家電影院,客觀上達到了好的結果。利己主義,在好制度中,是可以得到好的結果的。所有的老板都希望員工能為得到提拔而鼓足干勁。員工努力工作,在為大局謀福利的同時,也增加了自己的工作業績,增加了被重用的機會。利己主義是應該被提倡的。
王副館長的利己主義,卻不是那么單純,而且這種利己主義于人于己都是一種危險。這其中摻入了虛偽與貪婪。尤其是這種利己主義生長在一個缺乏公平環境中,單純的利己主義便失去了作用。所有的利己,必須包裹上為他人的外衣。一旦被別人看穿利己后,你變被貶斥。我們社會大家庭是我為人人的,是大公無私的,是甘于奉獻的。野心只允許私下里表露,在社會大環境中,野心是不可取的,是被抨擊的。出頭的椽子先爛。我們社會主義是容不下利己主義的。
——————————————————
寫到這里我腦袋里也是一團漿糊了,下面我是該批評這種利己主義?還是應該將責任推給體制呢?王副館長是忍辱負重,還是卑鄙貪婪呢?我有點難下定論。一開始我想借用精致利己主義來去批判王副館長,但卻發現所有精致利己主義者的形成都是環境所迫,他們是應該被批評還是應該得到同情呢?還或者所謂精致利己主義者就是有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