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歇爾.盧森堡的《非暴力溝通》。簡單的小結如下:
一.非暴力溝通的目的
如果我們只是張改變別人,以使他們的行為符合我們的利益,那么非暴力溝通并不是適當的工具。非暴力溝通是用來幫助我們在誠實和傾聽基礎上與人聯系
非暴力溝通的目的不是為了改變他人來迎合我們,相反,非暴力溝通重視每個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幫助我們在誠實和傾聽的基礎上與人聯系
二、四個要素:
1.觀察。仔細觀察正在發生都事情,并清楚的說出觀察結果。(而不是個人評價或者觀點、意見)
2.感受。通過建立表達感受的詞匯表,我們可以清楚的表達感受,從而使溝通更為順暢(詞匯表見下方)
3.需求。聽到不中聽的話,有四種選擇:1)責備自己;2)指責他人;3)體會自己;4)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個人成長一般經歷三個階段:(1)情感的奴隸~我們認為自己有義務使他人快樂;(2)“面目可憎”時期~此時,我們拒絕考慮他人的感受和需要;(3)“生活的主人”~我們意識到,雖然我們對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動負有完全的責任,但無法為他人負責。與此同時,我們還認識到,我們無法犧牲他人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4.請求
請求和命令的區別在于,如果請求沒有得到滿足時,提出請求的人如果批評和指責,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對方的內疚來達到目的,也是命令
三、用全身心傾聽
為了傾聽,我們需要先放下自己的想法和判斷,全神貫注的體會對方。“不要急著做什么,站在那里!”
以下例子妨礙我們體會他人的處境
建議:“我想你應該....”
比較:“這算什么,你聽聽我的經歷....”
說教:“如果你這樣做.....你將會得到很大的好處”
安慰:“這不是你的錯,你已經盡最大努力了”
回憶:“這讓我想起....”
否定:“高興一點,不要這么難過”
同情:“哦,你這可憐的人...”
詢問:“這種情況什么時候開始的”
辯解:“我原想早點打電話給你,但昨晚....”
糾正:“事情的經過不是那樣的”
1.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2.給他人反饋
3.保持關注
怎么判斷對方的感受是否已經充分表達呢?首先,如果一個人覺得別人已經完全明白他的意思,他就會變得輕松。這時,我們也會感到放松。另一個更為明顯的標志是,他停止了談話。如果無法確定對方是否還有話說“你還有什么話要告訴我嗎?”
4.當我們痛苦得無法傾聽
我們需要(1)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2)大聲的提出請求。(3)換一個環境
5.練習傾聽他人并給予反饋
回饋的話術要點“聽起來(看起來)你有些不耐煩,著急,沮喪,不開心,你希望.....”
四、傾聽的力量
1.傾聽使身心痊愈
2.傾聽和示弱的能力
通過傾聽,我們將意識到他人的人性以及彼此的共通之處,這會使自我表達變得容易些。
我們最不愿意示弱都時候往往是因為擔心失去控制想顯得強硬的時候。
3.傾聽預防潛在的暴力
反饋時,不要使用“但是,不過,可是”之類的詞,
4.如果別人說“不”
說不,并不一定是不,而是可能表達內心不安,或者擔心
5.使談話生動有趣
方法1:盡快提醒說話的人留意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方法2:直接表達我們的愿望。舉例:“對不起,我有點不耐煩,因為我想和大家加深聯系,卻又沒有做到這一點。我想知道,我們剛才談話能否滿足你的需要。如果夢滿足,滿足的是什么需要!”
6.如果別人保持沉默
五、愛自己
非暴力溝通最重要的應用也許在于~愛護自己
當我們的表現不完美。不要使用,“應該“,或者“必須”
為什么會自責?非暴力溝通,認為對他人的指責反映了我們遇到了挫折,他人的行為不符合我們的需要。
非暴力溝通,鼓勵我們直面人生的苦難,在遇到挫折時,充分體會人的悲哀和內心的渴望。
自我寬恕。愛惜自己的關鍵之一是同時包容那兩個不同的我一方面包容對過去的某種行為感到后悔的我,另一方面包容采取那種行為的我。
不要做任何沒有樂趣的事情。如果我們致力于滿足他人及自己健康成長的需要,那么即使艱難的工作也不乏樂趣。反之,如果我們的行為是出于義務,責任,恐懼,內疚和羞愧,那么即使有意思的事情也會變得枯燥無味。
用”選擇做“代替“不得不”。
第一步,在日常生活中,你覺得哪些事情沒意思,卻又認為自己不得不做,請將它列在一張紙上。
第二步。念好清單后向自己坦白,你做這些事情是因為你選擇了做他們還,而不是因為你不得不做。在你所列的每個項目錢加上我選擇做。
第三步,一旦承認某一行為是你的選擇,就填寫以下的聲明來了解你為什么要這么做。我選擇做是因為我想要。
孫露理解我們的動機。
動機的情形,第一,為了錢。第二,為了得到贊同,第三,為了逃避懲罰,但是不想感到羞愧。第五,為了避免內交。第六,為了履行職責。
和你的憤怒,在我看來,憤怒是我們的思維方式造成的,它的核心是尚未滿足的需要。
表達憤怒的四個步驟
一、停下來,呼吸
二、留意我們的指責
三、體會我們的需要
四、表達感受和尚未滿足的需要。
先傾聽他人,給自己時間
個人的成長是通過與他人的坦誠交流來實現的-在交流中彼此能夠自由地表達內心的軟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