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讀楊絳《我們仨》有感而發。
相比文學大師錢鐘書我更喜歡楊絳先生。讀她的第一篇文章是部編七年級下次語文課文本里的一篇文章《老王》,雖然文字平淡、質樸,卻情感真摯。
今于丟丟的書柜偶見她所寫《我們仨》,欣然翻閱,隨機愛不釋手,一口氣讀完了它。所留余韻過多導致痛哭失聲。
這是淘氣的爸爸,呆呆的媽媽,乖乖的女兒之間的點滴生活,讓人羨慕他們和諧的相處,又讓人心生難過他們的每一次分離。女兒錢瑗因脊椎癌于年邁的父母先逝,在她生病住院期間,已經八十六的高齡母親要來回奔波在她和父親之間,兩邊都是至愛至親之人,互相牽掛,依戀不舍。
看到后來才明白,最開始,楊絳先生所寫的“萬里長夢”那里是夢啊!那就是赤裸裸的,不忍面對的現實啊!說好的,以后一家人,沒有生離,只有死別,終究是要這樣啊。最大心痛,莫過于白發人送黑發人,如果錢瑗能身體健健康康的,那錢老是不是可以陪楊絳先生多一些時間。終于是天不遂人愿,徒留楊先生一人終老至死,太過殘忍。是啊,正如她所說:“我們仨,走散了”,好不容易得來的一個家,散了。這樣至愛至親之人的死別,讓我難過的不能自已。
現如今,他們仨應該相遇了吧, 在天堂里,又是親愛的一家人,作文章,做游戲,做學者。
? ? ? ? ? ? 記于2020.2.3
? ? ? ? ? ? 丟丟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