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學到高中,數學都是三大學科之一。數學對考試的重要性無需多言。可如何學好數學呢?
看有的學生不費吹灰之力就把語文、英語學好了,可一提到數學,他們立馬就蒙圈了。連基本的選擇題對他們來說都無從下手,就別說需要自己推算的填空題了,解答題更是無從下手。
一些男生似乎天生就是數學克星,不少女生則把數學當成天敵。
要是不考試,該有多少學生會和數學說拜拜啊!
數學就是這么難嗎?其實在許多數學學霸看來,學好數學不過是雕蟲小技。絕大多數考生都相信明白,數學拿滿分要比語文容易得多。
問題來了:如何高效學好數學?下面是一些建議,不針對具體年級,只講方法:
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學習任何科目,興趣都是最好的催化劑,數學也不例外。不過,數學成績差的學生多半對數學“恨之入骨”,他們總會充滿牢騷地問:“老師,我也在拼命學,為什么就是學不進去?為什么沒有效果?為什么我丟下練習冊就毫無感覺了?”對這樣的學生,只能想點法子提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數學差生需要意識到,要培養起學習數學的興趣,就要從主觀上擁抱數學這門學科。具體來說,我有兩點跟大家分享:
(1)盡可能發現數學的實用價值,平時算賬、演算幾何圖形面積等問題最好從現實問題著手。如果我們不能發現數學的實用價值,那么,要么是我們的無能,要么數學這個學科就不值得我們如此重視。兩種情況,無論哪一種,都需要我們審慎對待。
(2)數學這門科目,是很容易變成抽象學習的,而凡事一抽象,就會更加難解。我們以前學的二元一次方程方式、各種幾何圖形公式等等,都很抽象。雖然學起來也不算難,但若能化抽象為形象,對于數學差生來說,豈不是福音?如果學習不能給予我們想要的形象教育,那我們自己就得去尋找。總之,要讓數學盡可能形象易懂。
歸根結底,我認為培養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就是在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中小學學生即使天賦卓異,也很難在基礎數學方面有所建樹,所以我們不妨把培養數學興趣的重點放在引導孩子學會解決數學問題上,在這個理念引導下,我們會當明白:做題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掌握一種能力。
二、基本功的苦,一定得吃
一方面,我們要激發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我們又需要清醒地意識到,基礎學習不可能完全靠興趣來完成。為了扎實基本功,為了以后進一步提高,部分枯燥學習是不可避免,也是必要的。至于數學的基本功,就是要吃透基本的數學原理、概念、公式,這不僅要將它們爛熟于心,還要熟練運用它們,還要看出它們在試題中的各種“變形”。
計算的速度、準確度這些都是基本功的一部分。采用題海戰術時,應當像考試那樣嚴格要求自己:保質保量的同時,限時限速。要不然,任自己自由發揮,平時倒是都會做,一到考場就可能卡殼。
三、高質量的題海戰術
與文科相比,數學這門學科更重視“刷題”。一般來說,數學是“刷題”越多,成績越好,但我們在采取題海戰術的同時,一定注意效率。首先,我們需要明白我們正在做的題屬于什么類型;其次,要根據自己的考試情況靈活學習,基本的策略是:哪里薄弱,就重點學習哪里;實在搞不懂的部分,就暫時放棄。
有針對性的練習,才進步得快。所以要想數學成績進步快,專項訓練絕對是必要的。有些學生好高騖遠,一開始就每天練一套高考試卷,以為這樣考得越多越能吃透高考,殊不知,這種練習有很大的僥幸成分,倘能各個擊破,全都扎實了,還怕高考不成?
四、建立自己專屬的錯題本
錯題筆記——任何學科都值得推崇,數學學科又尤其推崇,這是因為處于慣性,會做的題,我們只需要少量練習就能做對,甚至會了后不再練習也會做,而那些做錯的題,就需要我們認真對待了,夫子強調“不貳過”,這是建立在慣于一而再再而三犯錯的人性基礎上的,大家一定要重視。
我高二時因為從不認真做錯題集,一心只想盡可能地刷題,臨到考試則三番五次犯同樣的錯,想起來就覺得痛惜。到高三毅然將錯題筆記放在首位,同樣的錯誤就很少第二次犯了,數學成績也因此提升10~20分。
五、熟諳解題思路,智取高分
解題的方法論很多教輔都會講到的,但若是泛泛地看,不會有太大收效,而且容易養成眼高手低的習慣:看起來會做,但就是做不對,或者只能做對其中部分。
所以學數學要講方法論,但不要泛泛而談,而應結合典型例題來掌握,要做到舉一反三才算真的掌握。只有在見到題的時候才能想到解題方法,說明你對它的掌握還不夠深入。
通常思路越清晰,越能提高解題速度。考試不僅是在考驗我們會做的能力,也在考驗我們迅速完成的能力。電影《教父》有說,一個人花一秒鐘看透事物和花一輩子看清事物,命運是截然不同的,數學學習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