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7日下午,在波蘭克拉科夫舉行的第41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青海可可西里經世界遺產委員會一致同意,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面積最大的世界自然遺產地。
可可西里,青色的山梁,美麗的少女。座落在青藏高原的腹地上,被公認為人類最后一片凈土。
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的這四年時間里,我生活在中國青藏高原的重要省份之一青海,有機會看到了太多夢中的景象,在整理過去四年間不計其數的照片時,我愿與大家一起分享一些和自然、水源、土地、生態有關的樸實情感。
提到可可西里,很多人的印象大概還停留在2004年在中國內地上映的劇情片《可可西里》,影片中講述的記者尕玉和巡山隊員為了保護可可西里的藏羚羊和生態環境,與藏羚羊盜獵分子頑強抗爭甚至不惜犧牲生命的故事震撼了無數人。
這是一部被稱為信仰和生命的電影。那片被槍聲打破平靜的美麗寂寥的土地讓無數觀影者揪心,不法分子對藏羚羊的血腥屠殺,巡山隊淳樸的陽剛之氣,被無限放大的生存和死亡的自然法則以及真實到令人窒息的畫面都讓無數人難以忘懷。
這部電影讓很多人對這片凈土望而生畏。
可可西里位于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曲麻萊縣境內,總面積約600萬公頃。地域面積涵蓋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部、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索加-曲麻河保護分區一部分。
這里是高寒生態系統和高原濕地生態系統的完美結合。全世界約40%的藏羚羊在可可西里棲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在評估報告中給出了數據:可可西里有74種脊椎動物,不僅有藏羚羊,還是野牦牛、藏野驢、藏原羚的樂園。
2015年7月,正是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巴塘草原格桑花開得最美的季節,雖然不是在可可西里,但我也有幸目睹了這片美麗的草原綠洲。
這片被巍巍唐古拉、茫茫昆侖山孕育的土地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素有“江河之源、名山至宗、牦牛之地、歌舞之鄉”的美譽。
草原上盛開的格桑花燦若云霞,碧藍的天空和遼闊的風中到處是彩色的經幡和如火般的風馬,斑斕的寫滿經文和虔誠心愿的瑪尼石堆,悠揚的情歌,說唱的格薩爾王傳,氣氛熱烈的康巴舞蹈。
這里是真正的高原秘境,最圣潔的天空,最淳樸的情感。
這里有馬蹄眷戀的草原,這里是藏羚羊恬靜安詳的家園,這里有放飛牧歌的賬房,這里有格桑花怒放的萬里羌塘,這里的雪山之巔常年不化,這里是黑頸鶴的故鄉。
我們可以在這里把心洗凈,把靈魂喚醒,將痛苦歡樂都盡情拋灑。
有人曾說,“男不入川,女不進藏”,用來夸贊藏族男人的帥氣,這句話說得一點也不為過。大概是驚心動魄的地貌造就了高大豪放的康巴漢子,他們大多面容堅硬、五官挺拔、眼神犀利,形容動作又桀驁不馴,大口喝青稞酒、酥油茶,大口吃牦牛肉。他們都崇拜格薩爾王,相傳格薩爾王是蓮花生大師的化身,一生戎馬,揚善抑惡,宏揚佛法,傳播文化,成為藏族人民引以為豪的曠世英雄。
帥氣的康巴漢子,額頭上寫滿祖先的故事,胸膛是野心和愛的草原,血管里響著馬蹄的聲音,眼里是圣潔的太陽。
能歌善舞的藏族姑娘有個統稱叫卓瑪,她們不需要過分呵護卻常年燦爛美麗,歌喉里容納著百川的清澈,眼神里包含著日月的精華,她們是草原的精靈,草原的驕傲,草原的依賴。
花一樣的名字,花一樣的笑容,把歌聲獻給雪山,把美麗獻給草原。如果你到過這美麗的凈土,你一定會愛上這美麗的姑娘。
虔誠的藏族朋友都是會磕長頭的信徒,他們全身伏地,朝神拜佛,一步一磕頭,即使伸長了身體仍然是佝僂著丈量大地。
他們的手和臉是臟的,但心靈是最干凈的。
信仰堅定、孝敬父母、信守諾言、敬畏自然、忠誠友誼、善待動物、樂于助人,這就是我認識的藏民族。
如果你在光怪陸離燈紅酒綠的花花世界里感到焦慮與不安,如果你正在尋找一個可以給心靈放假的神奇圣潔之地,歡迎你走進高原。
在離天堂和太陽最近的地方,一定會讓你找回一個脫胎換骨消塵去俗的自己。
寫文不易,你若喜歡,就留個??吧。感謝你的鼓勵,我會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