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在的追加資本的生產,在當前的場合,不外是生產過程本身的現象,即生產資本的要素在一定形式上的生產。因此,追加的潛在貨幣資本在流通領域許多點上的大規模生產,不外是潛在的追加生產資本的多方面的生產的結果和表現,這種生產資本的形成本身并不是以產業資本家方面的任何追加貨幣支出為前提的。
A、A'、A''等等(Ⅰ)方面的這個潛在的追加生產資本向潛在的貨幣資本(貯藏資本)的相繼轉化,是由他們的剩余產品的相繼出售引起的,因而是由沒有購買作為補充的反復進行的單方面的商品出售引起的,這種轉化是靠反復從流通中取出貨幣以及形成與此相應的貨幣貯藏來完成的。這種貨幣貯藏——金生產者時買者的場合除外——,決不包含貴金屬財富的增加,而只包含到目前為止處于流通中的貨幣的職能的改變。以前,它作為流通手段執行職能,現在則作為貯藏手段,作為正在形成的、潛在的新貨幣資本執行職能。因此,追加貨幣資本的形成和一個國家現有貴金屬的數量彼此之間是沒有任何因果關系的,
由此還可以得出結論:已經在一個國家執行職能的生產資本(包括并入生產資本的勞動力,即剩余產品的創造者)越多,勞動的生產力,從而生產資料生產迅速擴大的技術手段越發展,因而,剩余產品的量無論在價值方面或在價值借以體系的使用價值方面越大,那么,下列二者也就越大:
1.A、A'、A''等等手中的剩余產品形式的潛在的追加生產資本也就越大,和
2.A、A'、A''手中的轉化為貨幣的剩余產品的量,即潛在的追加貨幣資本的量也就越大。
如果由資本家A、A'、A''(Ⅰ)直接生產和占有的剩余產品是資本積累即擴大再生產的現實基礎——雖然它要到B、B'、B''等等(Ⅰ)手中,才實際以這種資格執行職能——,那么,當它還處于蛹化成的貨幣的形式,作為貯藏貨幣,作為只是逐漸形成的潛在貨幣資本時,它是絕對非生產的,它在這個形式上雖然和生產過程平行進行,但卻處在生產過程之外。它是資本主義生產的一個死負重。渴望利用這種作為潛在貨幣資本貯藏起來的剩余價值來取得利潤和收入的企圖,在信用制度和有價證券上找到了努力的目標。貨幣資本由此又以另一形式對資本主義生產體系的進程和巨大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