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詩歌在體裁上還有另外一個具有時代特色的新詩體——元雜劇,它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傳統戲曲形式。
詩歌形體發展到雜劇其結構上出現了顯著的特色即:四折一楔子和“一人主唱”。并且有了角色之分旦、末、凈、雜。在題材內容上以揭露社會黑暗,反映人民疾苦為主?,F實主義跟浪漫主義的相結合,使主線明確,人物鮮明。
元雜劇的代表作家是關漢卿與王實甫。代表作分別為《竇娥冤》與和《西廂記》。
關于元雜劇的介紹大家可以百度,內容都是一樣的。我在這里就不再過多的重度 。在此,我從中節選名家名作的部分戲詞,讓大家了解雜劇,體味那個時代的愛情故事和社會背景。同時也起到糾正那些誤以為是詩詞句式的名句名篇。
(一)
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無語怨東風。
雪浪拍長空,天際秋云卷。
東風搖曳垂楊線,游絲牽惹桃花片,珠簾掩映芙蓉面。
嬌羞花解語,溫柔玉有香。
有心爭似無心好,多情卻被無情惱。
好句有情憐夜月,落花無語怨東風。
莫負月華明,且憐花影重。
羅衣不奈五更寒,愁無限,寂寞淚闌干。
碧天萬里無云,空勞倦客身心。
花影重疊香風細,庭院深沉淡月明。
……
《西廂記》曲詞優美,富于詩境。這樣素樸而又華艷的詩句,是數不勝數。
(二)
四時雨露勻,萬里江山秀。忠臣皆有用,高枕已無憂。守著那皓齒星眸,爭忍的虛白晝。近新來染得些證候,一半兒為國憂民,一半兒愁花病酒。
返咸陽,過宮墻;過宮墻,繞回廊;繞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黃;月昏黃,夜生涼;夜生涼,泣寒螀;泣寒螀,綠紗窗;綠紗窗,不思量!
呀呀的飛過蓼花汀,孤雁兒不離了鳳凰城。畫檐間鐵馬響丁丁,寶殿中御榻冷清清,寒也波更,蕭蕭落葉聲,燭暗長門靜。
……
《漢宮秋》說的是昭君出塞,講的是一場生離死別的愛情故事。
(三)
黃埃散漫悲風颯,碧云黯淡斜陽下。一程程水綠山青,一步步劍嶺巴峽。
恨無窮,愁無限。爭奈倉卒之際,避不得驀嶺登山。鑾駕遷,成都盼。更那堪氵產水西飛雁,一聲聲送上雕鞍。傷心故園,西風渭水,落日長安。
。御園中夏景初殘:柳添黃,荷減翠,秋蓮脫瓣。坐近幽蘭,噴清香玉簪花綻。
……
《梧桐雨》白樸名作。這是一部宮廷愛情悲劇,同時也是一部歷史劇。以描寫唐明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來折射當時的社會動蕩。全篇抒情濃郁、詩味醇厚、文辭華美。
這是雜劇,有詩之意境,有詞之身影,但又具有獨特的章法結構。不只是簡單的托物言志 ,它還出現了角色之分,塑造了一個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它的出現是中國古代戲劇的一個成熟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