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世上最具魅力的老師,廿的老師佟老師和孔老師很像,比如孔老師的個頭很高,佟老師的個頭也很高;廿最年長的老師是在先秦時期,他是集大成者的至圣先師孔圣人、廿最年輕的老師是佟老師,他是九零后,學貫中西,學富五車!
孔老師是我們人類的至圣先師,孔子的教育理論獨到普世有帶有強烈的先知先覺跨越時空的前瞻性。有一次孔老師到衛國去,冉有同學為老師開車。【子適衛,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孔子感嘆:“衛國的人口真多啊!”冉請教老師:“人口已經很多了,再該采取什么措施呢?”孔子說:“使人民富裕起來。”冉有說:“已經富裕起來之后,再該采取什么措施呢?”孔子說:“教育人民。”孔老師的偉大有教無類的國民全員教育理念從此誕生了,至然,我們中華民族還有華夏5000年文明源遠流長的話,得益一位偉大的人物就是我們的孔子老師無疑了。
孔老師在教育學生因材施教,教給弟子正確的底層邏輯,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人生觀。吾道一以貫之,孔子不提倡三思后行,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孔子的思想是對做事情和決策不能磨磨嘰嘰優柔寡斷,思索二遍,做與不做定下來,斯可以了!孔子教大家做人絕對不能“娘”【三思而后行出自《論語·公冶長》】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但人們往往被私欲禁錮,雖有過失卻不知悔改,因此常常會反復犯同樣的過錯。顏回是孔老師得意門生,好學上進,不貳過不遷怒,把孔老師的思想堅持到底的優秀學霸,老顏也會犯錯,但他的內心很清明,反省的很快,又不會忌憚改正過失,因此不會犯第二次錯誤。顏回能夠潛心克制自己,可惜他在人世的時間太短了,再也沒有一個象顏回這樣好學的人了,真是可惜啊。孔老師說出了天大的秘密,象顏回一樣的不犯二過的人世上木有,有木有,回答木有,有也早早死掉了。向我們每天都在工作學習帶孩子面對方方面面的壓力人和事情人情感情的復雜性問題,咋就不犯錯呢?除非啥也不干,混吃等死,也是死路一條!只要干,肯定犯錯。偉大教育家陶行知說: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千干萬干教人求真”陶行知告訴年輕人:“人生辦一件大事來,做一件大事去。”
廿的老師佟老師給大家分享,把控自己才是人生中庸之道,惟精惟一,持之以恒做精一件事情,比如記日記,不記流水賬,反思與思想是人欲把控,研究規律的好辦法,思想的共鳴和悟到才是日日精勤的根本。
不遷怒和不二過象是一對孿生兄弟不可分割。顏回在孔子門下,不是以廣聞博學,能言善辯而著稱的,而孔子卻偏偏稱贊他好學,況且所稱贊的又是不遷怒,不貳過,由此可見,圣賢的學問不在于詩詞句章,而是在于身心性情,在于個人修養。因此,能夠用敬事明理來涵養自己的內心,使心中常常清凈平等,自然會明辨輕重緩急,也就不會遷怒、貳過了。
這不遷怒,不貳過是人的修養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才能做到。內心常常知道收斂,不使怒氣肆意發作,而遷怒他人。這一點就很難做到,人的怒氣很不容易控制,就像野火一樣,稍有不慎就會肆意蔓延,要做到從不遷怒,心中就要始終克制自己,沒有片刻的放松,只有真正好學的人才能做到。意識到自己的過失并不難,但是要做到不再犯同樣的過失就不容易了,自己的過失往往與某種習慣或觀念有關,稍有不慎,就會犯同樣的錯誤。要做到不貳過,心中就要始終保持警惕,不讓習氣影響自己的行為,也只有真正好學的人才能做到。我們也有自我感覺不錯的時候,覺得自己很好學了,和顏回對比一下才知道,我們還差的遠呢。
如果我們是兒女,生身有父有母;如果把自己當成文化人,文化找到自己的老師就找到了根,吾愛吾師,吾愛《論語》
即以此文獻給廿廿尊敬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