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于疫情,作為幼師的我放了一個超長的寒假,也是在近兩天,我開始閱讀有關幼兒教育的書籍,以提升自己作為幼師的職業素養和專業知識。
在書本里,我看到了這樣一個案例,故事中的小主人公是個五歲的小女孩。一天,鄰居家的阿姨帶著孩子來她家串門,剛開始兩個小朋友玩得不亦樂乎,后來因為一個小玩具兩個人開始鬧起了不愉快,鄰居家的小男孩回家前非要把這個小玩具帶回家,小女孩自然是不肯,這個時候,小女孩媽媽的做法讓我忍不住為之贊嘆。
首先,小女孩媽媽將小玩具拿到了手里,詢問小女孩是否愿意將這個小玩具送給小男孩,在得到否定的答案時,小女孩媽媽寬慰小男孩,并告知小男孩小女孩的想法。
然后,小女孩媽媽再次詢問小女孩,是否愿意和小男孩做朋友,在得到肯定的答案之后,小女孩媽媽建議小女孩送一份小禮物給小男孩當做友誼的見證,小女孩欣然接受。
最后,小女孩送給了小男孩另外一個差不多的小玩具,兩個小朋友都開心了起來,兩個媽媽也相視一笑。
看似是一件微小的事情,但是其中蘊含的幼兒教育特別多,教育就是從細微小事入手進行滲透。
在這里,首先要表揚一番小女孩媽媽的做法,既尊重了自己孩子的意愿 又維護了小男孩的自尊心,同時也保護了一份真摯單純的友情。其次小男孩的媽媽同樣值得夸獎,她尊重了小女孩媽媽的教育,并沒有隨意去打斷這一份教育,更沒有心中狹隘覺得小女孩媽媽小氣又小題大做。兩位媽媽的教育方法都是值得提倡并學習的,因為不管孩子多么小,都是值得尊重的,不要覺得小孩子不懂事,其實她們已經開始有自己的認知了。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我的小時候,在同樣的情形之下,我的媽媽同樣選擇了尊重我,可能在那個時候,我只單純覺得媽媽保住了我心愛的芭比娃娃,而到了現在,我卻覺得媽媽更多的是保護了我的“自我”,讓我明白我可以不用顧忌外界的困擾而去勇敢的維護自己的所愛,這既是一份勇氣的獲得,也是一份自我認知的積累。
孩子年齡小,但她們值得尊重也需要尊重,作為父母,切不可以小孩子不懂事為由去拒絕傾聽孩子心里的聲音。相信當我為人母的時候,我也會學會去尊重我的孩子,俯下身來,湊近她的小嘴巴仔細又認真的聽她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