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的電影,讀的書越多,尤其是小說,每看完一本,就放佛自己經歷了書中每一個角色的人生,對主角的無限向往,恨不能自己就是他,自身完美的素質,用不完的機會,羨慕的人緣,最美好的姑娘,隆重的主角光環,放佛那就是唯一;對配角的惋惜,無論是正方抑或反方,在主角至上的童話里,只能作為陪襯的綠葉抑或他人前進的墊腳石。在這樣無窮的意識流里,我們對現實感到深深的無奈,或許正是由于對現實的無可奈何,我們才在思維與意識的殿堂里任意馳騁與翱翔,構建和策劃著專屬于與你我的理想國,充斥著生旦凈末丑等萬千角色,演繹著蕓蕓眾生,人生百態,刻畫著英雄與柔情,俠骨與丹心,一轉身,便已是永遠。
在這繁華的世界里,我們彼此沿著清晰而又模糊的軌跡,漸行漸遠。兒時的我們,如此的天真,生活在貧窮的年代里,以為好生活就是吃的飽,穿得暖;童年時代的我們,別人家的孩子如影隨形,穿行于讀書與玩耍之間,以為好生活就是考個好成績;青年時代的我們,面對著難以言喻的現實,流浪于在學習,工作和家庭之間,以為好生活就是拿到高工資。生活究竟是什么?我們無從得知,只有經歷過,才會有深切的體會,難以言明,但生活不會重來,所有的道理都化作對后代的教誨,此時依稀想起在自己年少時好像聽到過類似的訓誡,而那時的我們都不以為然,于是歷史就這樣重復......
哲學家說:人生不是在面對問題,就是在解決問題。過去的問題,到現在,有些已經得到解決,而有些并沒有,將來能否解決不得而知。在夜深人靜,獨自憑欄,仰望星空時,我也愿做那拈花一笑的佛陀,閑云野鶴,忘于江湖,只留下一襲蕭瑟的身影,背對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