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秋雨希
然戴著耳機聽歌,爸爸老說她太高傲,大概是找不到合適的詞了吧,如果說高傲,然認為并沒有那個資格。
為什么總是戴著耳機,不愿意聽外面的聲音呢?因為自己無法排解,所以只能逃避,就像是一個有病的孩子,假裝不難受。
然,十九歲,可能是先天的吧,她很敏感。十八歲,高中畢業那年終于可以一個人坐車遠行了。那個時候,她覺得同學們幾個人搭伙出去一起旅行有點不可思議,可是很久之后想想,都已經成年了,出去走走看看有什么不好呢,每個人的思維隨著閱歷年齡的改變會懂得更多東西吧,約定俗成的家教漸漸都打破了。
然的愿望是去西塘,她喜歡漢服,但是買不起,然后悔把這個愛好告訴爸爸了,因為不到二十分鐘爸爸就用她喜歡傳統文化的事情來批評然了。爸爸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和然不一樣的地方很多很多。
然想感激爸爸為自己付出的那么多,爸爸的說話重點不在這里,重點在然沒有聽他的話,沒有去他讓然去的學校。
然想填志愿,然不知道爸爸所說的是怎樣的學校,然填報了自己有把握,能接受的專業,等了很多天,被第一志愿錄取了,學校離家很近,兩小時的車程。
開學那天,爸爸送然去學校,爸爸每次送然到學校都會很欣慰,沒有埋怨過然的選擇,就像之前單招另一個大城市的學校一樣,雖然后來失敗了,面試很差勁。
然這樣子內向不愛說話,不敢在人前表達自己的小女孩兒,第一次單招,筆試很好,面試失敗了,那天然非常難過。這所學校不只看總分的啊,填報專業的順序都有影響的啊。
五月份,然背著兩個包去了學校,還有一個月就要高考了,一切從頭開始,父母沒有在她面前說很多話,大概是不敢給她壓力吧。
有時候,真的會懷念從前努力認真的日子,是有看得見的目標的。最快樂的日子,也不過是朝著自己的美好理想奔跑的日子。
也許對于言語真的不能較真,然不要再自欺欺人了,她需要打開耳朵去聽聽外面的世界了。聽去過西塘的同學說,他去了這些地方很失望,做生意的太多了,隨處可見的酒吧,可是他的空間里還是留著他拍的那些美景的照片。
什么時候開始喜歡西塘的呢?
從初一的閱讀課開始的吧,看見那段描寫西塘的文字,像是夢里千回百轉的召喚,像是一個約定催促著她一定要去那里。那古老的屋檐,五彩的香包流蘇,深深的烙近然的心里夢里。
然在大一聽了一位教授關于心理健康與職業生涯的講座,本來是部門要求去活躍氣氛的,看著信息里要求提問的問題,然不問了。實際上現場的氣氛不錯,很多人訴說了自己的夢想,一個女生的夢想是打電競比賽,有的是當有權力的人,有的是想學習烹飪。
然想著自己現在的夢想是做一名電臺主播,高中到現在聽了四年的電臺,給了自己很多快樂、鼓勵與正能量。
所以,在主持人詢問還有沒有人要提問時,然舉手了,教授聽了她的理想,他說然有明確目標很好,可以從校園做起,現在的自媒體火熱比傳統的電臺主播更方便嘗試。
然很開心,當天就買了錄制電臺的話筒支架,和有共同理想的好友開始嘗試做電臺。
夢想與現實之間只差一個敢與不敢,做與不做。開始了以后,堅持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事,做一個自由職業者的夢想旅程已經開始了!
所有的努力都是心甘情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