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澤明的電影《七武士》中。有人說這部電影反映了當時武士階級窘迫的生存狀態(tài)以及其必然消亡的歷史宿命,抨擊了農民自私丑惡的嘴臉譜寫了一曲送別武士的時代挽歌。
我不知道是哪個學霸又在做閱讀題了,原諒我無法像語文老師那樣多愁善感,對文中任意兩個字都能洋洋灑灑的寫出一篇感想。我也只是將故事呈現(xiàn)在大家面前,至于其中的深意就留給觀眾們自己品味吧。
故事的背景,設定在日本戰(zhàn)國時代。
農民飽受戰(zhàn)亂之苦,致土地荒蕪生活困苦,一個貧窮的小村莊每到收成之際就會遭到山賊的襲擊,面對當時形同虛設的官府。
村里的農民決定雇傭一些武士來尋求保護,當他們去集市招募的時候換來的卻是武士們的謾罵與不屑。
其實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農民雇傭武士本來就是比較少見的,武士階級曾是一個驕傲且尊貴的階層,將鋤強扶弱,維護正義視為他們的使命。
但也并不像國產片中的俠客一樣行走江湖萬事不差錢,他們受雇于主君,成為各地大名相互討伐爭權奪利的工具,有時候對主君的忠誠往往意味著要牽連無辜的老百姓。
做出以下有悖于武士道的事情,漸漸地武士道已經不再是約束其行為的道德準則,更像是用來掩飾罪惡的擋箭牌,隨著和平時期的到來,武士這種雇傭兵形式的戰(zhàn)力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所以戰(zhàn)后出現(xiàn)了大量落荒失業(yè)的武士。
這樣的人一般有兩種選擇,要么保持氣節(jié),甘愿清貧成為浪人,要么繼續(xù)燒殺搶掠、落草為寇成為山賊。
武士階級雖然在走向沒落,但也不忘通過鄙視低位低下的農民來維系所謂的面子和尊嚴。
由于村子是在太窮,給武士提供的報酬只是簡單的食宿,這種勝了無功、敗了賠命的工作,除非是有喜歡多管閑事的,不然根本就不會有人接。
后來一個作戰(zhàn)經驗豐富的落魄武士勘兵衛(wèi),看到這些農民為了籌集武士的報酬只能吃稗子,出于同情率先接下了這份工作。
勘兵衛(wèi)的戰(zhàn)友七郎次在戰(zhàn)后當了小販,在勘兵衛(wèi)的邀請下也同意加入,之后陸續(xù)加入的還有武藝高強身手不凡的劍豪九藏,武義雖不高但開朗樂觀的砍柴武士平八,與勘兵衛(wèi)惺惺相惜一見如故的五郎兵衛(wèi),充滿正義感的年輕武士勝四郎,以及偷了別人家族譜冒充武士的菊千代。
于是這七人甘愿冒著生命危險,俠義相助保護村民。有這樣的熱血少年漫的開頭,這七個人集合之后是不是能夠召喚出神龍趕走騎行種族救出雅典娜成為武士王呢?
當然不是,看了后面的情節(jié)就能感受到導演的滿滿惡意,七人聚在屋檐下聊天,勘兵衛(wèi)見勝四郎這個年輕人對此次任務躍躍欲試,就勸他不要參加。
他說:我知道你在想什么,我也想你一樣年輕過,想憑本事建功立業(yè),當上一城之主,但想著想著頭發(fā)已發(fā)白,光陰飛逝,你已經失去父母孑然一身,卻連一塊可供自己長眠的土地都沒有。
言語間透露著一股無奈和悲哀,我知道勘兵衛(wèi)是處于好心,但是把這樣殘酷的事實擺在一個很傻很天真的少年面前真的好嗎?勝四郎還年輕,年輕人似乎應該相信些什么,雖然嘴上這么講,但是他還是接下了這份工作,說明勘兵衛(wèi)心里仍在堅持著自己作為武士的這份信念。
七人來到村莊,作為保護村子的英雄本來以為會受到大家的歡迎,誰知農民們都懼怕武士閉門不出,菊千代敲響了警報偽裝成山賊來襲的樣子。他們才被嚇出來圍著七人大喊救命,這也算是武士和農民直接第一次的隔閡,農民們急需要武士的保護又害怕收到武士的傷害,所以從未對武士真正的信任。
從很多方面都能看出武士的不信任,比如:村民萬造知道武士要來,害怕他們強搶民女就逼著自己女兒把頭發(fā)剪短穿上男裝,后來菊千代就從農民家里拿出了盔甲武器,興沖沖的表示出裝的錢可以省了。
那些裝備都是村民殺死落荒武士后奪來的,武士卻認為殺死落荒武士的行為有違道義,是對武士的侮辱,都對此感到氣憤拒絕接受裝備。
面對武士們的抗議,菊千代強調說,農民并不像人們想象中的那樣淳樸善良,他們表面上膽小懦弱,實則偽善殘忍,私藏糧食,謊話兩篇,一到戰(zhàn)亂就去殺殘兵搶武器。
你可以指責他們自私狡猾,但是正因為這份自私狡猾他們才能活到現(xiàn)在,如果不是武士們燒殺搶掠征伐不止導致土地荒蕪,山賊橫行,農民也不至于如此卑賤地活著。
如果人人都安居樂業(yè),那誰又愿意這樣活著,其實武士也好,農民也罷,只要是人,在陷入絕境的情況下都會暴露出最丑惡最自私的一面,想凈一切辦法只求自保,哪怕是以傷害別人為前提,就農民全是圣母的正能量嘴炮,能夠笑著跟殺死自己親人破壞自己家園的人解釋愛與和平,恐怕也不會起到任何效果,連最基本的填飽肚子都做不到,那精神上的滿足又頂個鳥用。
與其自甘清貧保持氣節(jié),不如拿起武器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搶劫,在自私而強大的求生欲面前,所謂的武士精神顯得那么不堪一擊,在溫飽都成問題的情況下,談論人倫道德是顯得那么的蒼白無力。
菊千代的一席話似乎罵醒了大家,在武士們看來,保護農民是強者對于弱者的一種高姿態(tài)施舍,是他們在實現(xiàn)自己守護正義的理想,所以當他們意識到農民卑微的生活狀態(tài)是自己造成的時候,也就失去了這樣高姿態(tài)的理由,同時也對一直以來堅持的理想產生了懷疑,自己多年來的執(zhí)著追求到底有何意義。
雖然拿到了裝備,但是七武士的武器只有戰(zhàn)刀,而山賊們主要是騎兵,武器以火槍和弓箭為主,無論是人數(shù)、輸出還是攻擊距離、移動速度都不如對方。
七個近戰(zhàn)對陣四十個遠程,似乎是一場不可能贏的戰(zhàn)斗。
于是他們聯(lián)合全村人進行了防御準備,在入口處布置了陷阱路障,用竹矛做武器訓練農民,帶領村民死守村莊,在幾次的攻防中都贏得了勝利,在實力如此懸殊的戰(zhàn)斗中都能扭轉局勢,是因為他們配合默契且每個人都有神隊友的特質。
勘兵衛(wèi)經營豐富指揮若定;五郎兵衛(wèi)聰明睿智精通戰(zhàn)術;平八樂觀開朗善于活躍氣氛;九藏武藝高強從不炫耀,立下大功也不居功自傲;甚至連最年輕的連四郎也為了大局著想放棄了約炮;其中最為特殊的就是菊千代了。
他假冒武士卻不被武士們接納,也并不被農民們所信任,整日抓耳撓撒上躥下跳,武功最差智商也不高,乍看之下就是個豬隊友,卻每次都能在關鍵時刻起到重要作用。
當武士們因為武器盔甲和農民產生矛盾,是菊千代的一番話點醒了大家,戰(zhàn)斗才得以繼續(xù);
當大家因為平八的死而愁云慘霧喪失斗志,也是菊千代在村頭豎起戰(zhàn)旗鼓舞士氣;
在決戰(zhàn)之日,強盜們沖入村莊,五郎兵衛(wèi)和九藏均被火槍擊中而戰(zhàn)死,菊千代也殺死了挾持人質的最后一名敵人,但也在拼殺中中彈身亡。
敵人被全數(shù)殲滅,但是七名武士也有四人陣亡,菊千代雖然是冒充的,但是大家還是在他的墳頭插上了戰(zhàn)刀。
有些人效力于主君腰間佩刀,名義上是最為正統(tǒng)的武士,卻喜歡耀武揚威欺凌弱小;有些人名義上脫離了武士頭,卻依然保持氣節(jié)堅持信仰;
此時真正的武士不再得名于他的出身或者戰(zhàn)功,而是在于是否掌握了武士道的真諦,所以武士階級雖然沒落但是武士精神卻不會因此消亡,如你以為黑澤明這部電影只是想表達這樣一個熱血的主題那你就太年輕了。
在影片末尾,一邊是武士們在祭奠死去的同伴
一邊是農民們載歌載舞的慶祝勝利
武士們?yōu)榇烁冻隽松拇鷥r卻沒有得到任何人的感激,沒有烈士陵園,沒有滿山杜鵑,沒有后世以掃墓為名的小學生春游,也沒有小學校長慷慨激昂的做愛的教育,百姓們并不會因此感恩戴德,所以這七個人的名字也很快就被忘記,這樣的結局雖然殘忍卻非常真實。
一個人做某些事情,總得為些什么,為了聯(lián)盟、為了部落、為了大屁股,但是也總有這樣的一批熱血青年他們不為什么,只為守護正義堅持理想,但結局可能是很努力了很久理想也沒有實現(xiàn),犧牲了很多也沒人表示理解,面對這樣的局面,到底能有多少人敢繼續(xù)堅持下去。
勘兵衛(wèi)在最后這樣說道:我們又失敗了,那些農民才是勝利者。
武士們像風一樣漫卷過大地,而農民卻扎根于土地永遠的活下去。
的確,表面上看農民們軟弱無能、膽小怕事,但卻是靠天吃飯自給自足,如螻蟻般弱小,但從未被戰(zhàn)勝;
而武士們看似武藝高強無所畏懼,但一切的收入都來自主君發(fā)放的糧餉,如惡犬版兇狠卻離不開主人的喂養(yǎng),對于武士來說他們的存在是為了消滅敵人,但是當敵人被消滅之后,他們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
所以從某種意義來講,武士們戰(zhàn)斗所消滅的正是他們自己。
關注微博、微信「七芒電影」分享看電影的樂趣,愛上電影從這里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