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知乎上有人提問:如何評價獨木舟葛婉儀?
這個問題也曾令我思索過,獨木舟的文字的確令人上癮,這或許與她的經歷有關。年少時的愛戀刻骨銘心,令這個女子遍體鱗傷,她叛逆又孤獨,她堅強也脆弱,她的身上總能或多或少的看見我們自己的影子。即使歲月再斑駁,前途再迷茫,在這個受傷卻無處療傷的時代,她的書就是最好的藥。
初見時并不驚艷,她的文字沒有華麗的詞藻和優美的語句,單靠她的回憶和敘述層層遞進,卻不顯得雜亂無章。
所以說時間在一般人身上只會留下來過的痕跡,而對于獨木舟,只剩下沉淀過后的別具匠心。
去年讀完她的長篇小說《深海里的星星》,這部被花火奉為年度虐情之作的佳品,從籌劃到完結,從詞句到篇幅,無一不透露著作者的極致用心。
或許因為她敘述的就是她自己的故事,程諾薰和獨木舟,亦或者就是葛婉儀,其中所經歷過的那些青春的破碎,她感同身受,也妙筆橫生。
她曾用年少的時間愛過一個人,獨木舟,獨慕周。
她和深海里的程諾薰一樣,為周留下了16個耳洞,三個刺青和兩個煙疤,還有那數不清的傷口。
她可以在20出頭走遍大半個中國,山南海北,她仿佛有無限的精力瀟然于蒼穹之下。但是明白她的人都知道,這只不過是她用來遺忘青春的一種方式。
獨木舟,她華麗的外表不過是偽裝,真正隱藏在心底的,是無限的寂寞與悲哀。
我很難理解為什么有人會喜歡在傷口結痂時忍痛把它摳掉,這樣是不是會讓它愈合的更快?
就像獨木舟,明明她的青春那樣惋惜,令我們這些局外人讀來都黯然神傷,而她又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寫下這部回憶過往的小說?
她的愛戀不平淡,甚至轟轟烈烈。
但她的結局很平淡,只是過程大起大落。
她出了書,完成了年少時的夢想。她甚至把自己的作品推上了熒幕,她得到了她想要的一切,但是她始終一個人。
或許她的身邊出現過林逸舟,出現過許至君,甚至出現過周暮晨,但她也是程諾薰,深海的結局依然擺在那兒。
她治好了她的抑郁癥,她也繼續光鮮亮麗,長發飄飄,紅唇動人,耳上依然別著記憶中的那顆耳釘,她的一切都在變好。
我希望這個被命運玩弄的少女不再孤獨,不再回憶,別把青春的病帶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