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一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各種煩心事,讓自己莫名陷入或抓狂、或沮喪、或悲痛的壞情緒之中,然而,有的人卻能很好地將這種情緒化解,有的人注定被情緒牽著鼻子走,任由壞情緒影響著自己的工作、生活,乃至毀掉自己一整個人生。
所以如果想要過好這一生,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必定是一門不可逃避的必修課。
1、為什么會有負面情緒
每個周末,你的閨蜜都約你一起出去看電影,突然有一個周末,她沒有帶上你而是叫上另外一個同事,這時你便開始坐立不安,內心上演一萬種劇情,思來想去,難以抑制自己的怒火。此刻生氣的你一定在想:她應該叫上我去看電影才對,她不應該叫上別人才對。越想越覺得對方的做法不合適,這嚴重傷害了你的感受,憤怒的情緒讓你腎上腺素分泌旺盛,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呼吸緊促,時刻準備對周邊一切事物爆發。
實際上在你生氣的過程中你無意識地開啟著生氣的思維模式,即”事件→思考→感情”這個思考過程。當你看到閨蜜沒叫上自己看電影時(事件),你心里想著她本應該帶上我(思考),于是你內心無比生氣(情緒)。
再看個例子:在一次談判中,你發揮失常,導致公司損失了一筆大生意,此刻你非常沮喪,情緒低迷,陷入深深的自責(生自己的氣),在經歷多次對自己的否定事件后,甚至導致抑郁的窘境。
這時你的思維模式是:我沒有談判成功(事件),我本應該談判成功(思考),我很自責很煩惱(情緒)。
正是自我偏見的存在,才使得我們對周邊的人事物產生易怒等負面情緒。每當遇到不符合我們“思考”的事件時,相應的情緒隨之產生。讓人可怕的是,這個世上似乎永遠有數不完的事情不如你所愿,那么,壞情緒是不是就永遠的在你生活中不定期出現?除此之外對于自我的不滿意又何嘗不是在無止境地消耗著自己的精力。
2、如何減少怒火
所以想要解決自己壞情緒肆虐的狀況,必須從認知上放棄那些不合理的思維方式。遇到違反自己意愿的情景,不能一味的要求這件事“應該”怎么樣,這個人“應該”怎么樣,而是在這個思維鏈條上轉換思考角度,多反省自己是否對于他人過于嚴苛或過于完美主義。另外在發生自責的時候,嘗試放過那個完美的自己,要承認并接受自己不是萬能的,總有把事情搞砸的時候。越是對自己高度要求,如果不能接受那個不甚完美的結果時,越容易讓你引發自責和抑郁。
所以想要減少怒火,必須對過往生氣的經歷進行反思,問自己是那個思考步驟有所偏頗,下次遇到類似情境如何避免,做好心理預防,必定在下次同一情境下熟練避開雷區。
3、正視情緒中的自己
當然,每個人都不是圣人,即便懂得各種生活哲理,難免會有克制不住怒火的時候,那么當你生氣的時候一定要第一時間發現自己的狀態,承認自己正在生氣的情緒之中。接下來要做的就是:1不做重要的決定;2尋求解決的出口。
當你被上司批評之后可能一肚子的火氣,如果因此而做出辭職等重要的決定,那么這是一種不理智的表現,因為氣頭上的自己往往分辨不清自己的真正想法,比如在男女朋友吵架之后說出的氣話,往往在事后感到萬般懊悔,恨不得抽自己兩巴掌。
實際上,當你產生負面情緒,思維的關注點應該跳開讓你氣憤的人和事,而是聚焦自己的想法和狀態,看清自己在“思考”這一環節是否有其他的理解角度,而不是對周遭以及自身一味的不滿意,跳出事件本身,更能看清自己的所思所想。當你有個清醒的大腦時,自然能應付眼前的棘手場面。
當然,當自己無法釋懷時,你可以求助他人的幫助,哪怕是和你爭執的另一半,一起分析這件事情造成的情緒波動,或許在他人眼里,更能指出自己思維里狹隘的一面。
總結
并不是每一個人天生就是情緒管理高手,但我相信這是一門可以習得的基礎能力。正是在過去的時間里我們經歷了太多因情緒造成的不愉快,如今才這般重視心理上以及行動上的良藥??上驳氖牵@副良藥入喉,必定回不到過去那個病重的自己。生活中還有很多類似的良藥,一旦食用,幾近根治。
我們當然希望把握自己的人生,或許,從把握情緒開始,會更靠譜一點。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