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一位初中的女同學加了我微信。
剛一開始,我們倆都特別激動,因為我們在初中三年是很要好的同學,而我們自從考上大學后就再也沒見過面了。我們開心地聊,從個人的工作、現(xiàn)在的居住地聊到家庭,愛人和孩子,再然后我們互發(fā)個人的近照,發(fā)孩子的近照,互相評論,感慨時光荏苒,歲月如梭。
乍一聯(lián)系上的驚喜和熱鬧過后,聊天變得越來越難持續(xù),我估計不只我有這種感覺,相隔多年未見,雙方其實已經非常陌生,除了拼命搜索彼時的記憶和尋找適合的話題外,我們之間不知還能再繼續(xù)聊些什么。最后在“我現(xiàn)在有點事情要忙,下次再聊哈” 、“好的” 中結束了我們的聊天。
的確,不知道彼此現(xiàn)在的真實處境和生活狀況,不知道彼此有哪些感興趣的共同話題。她和我都無法參與對方的現(xiàn)在,可能還不如跟身邊的同事有話聊,不知道昨天看的什么電視劇,不知道早晨因為堵車遲到了幾分鐘,不知道今天穿的什么衣服,吃的什么早餐。同學情誼值千金,但一起走過的日子過去后,遙遠的時空相隔,我們好像已經成為那種熟悉的陌生人了。
02
以前看到一篇文章說老外覺得中國人有個奇怪的地方,就是夫妻不住在一起,而是常年兩地分居,那還叫夫妻嗎?但在我們國家,兩地分居這種事情真的很常見,以前我們父輩的年代國家分配工作,妻子有時無法隨行?,F(xiàn)在是農村人流向城市打工,如果不是夫妻同行的話仍然免不了兩地分居。
我從上小學,一直到讀高中,我的父親都在外地工作,基本1-2年返鄉(xiāng)探親一次。我習慣了平時沒有父親的陪伴,逢年過節(jié)也沒有父親的禮物。而每次父親回家探親一個月,在我是非常高興的,我會背課文給他聽,希望得到他的夸獎。我會讓他陪我上街給我買冰淇淋吃。我會拉著鄰居小伙伴來我家玩,跟她們說我爸爸回來了,都帶了什么禮物。常年見不到父親,到見面的時候總是將喜悅的心情無限放大。
然而我在平日還是羨慕別的孩子能時時看到父親,有父親在家的小伙伴都很有底氣,她們如果被欺負了會傲嬌的說聲:你等著,我回家告訴我爸去。夜自習放學回家,父親會在沒有路燈的路口等著女兒。因為我父親長年不在家,媽媽就是家里的頂梁柱,她會挑水、會修燈泡、會打煤球,會補坍塌的墻,她是母親,也是父親。
03
也許是我的成長經歷帶來的影響,我一向不支持異地戀。
我從高中到大學到工作這些年,的確聽說和眼見了一些異地戀情歇菜的例子。有舊時的同學、有身邊的朋友、有工作時的同事。有自由戀愛的,也有相親戀愛的。當然,本來就不是所有的戀愛都能走向婚姻,失敗的戀愛經歷也并不一定就是因為異地導致。而是異地這個因素增加了戀愛發(fā)展走向的變數及不確定性,它帶來的好處應該也有,但肯定不會帶來安全感。
這些戀人剛開始都是甜甜蜜蜜、黏黏乎乎的,一天24小時可能有3個小時都在通電話。也有生日當天對方飛到門口捧著玫瑰給她驚喜的。然而,一天可以,一年呢,一年可以,三年呢,五年呢。
也許不知從哪天起,你會習慣于只聽到他(她)的聲音而摸不到實實在在的人,你遇到生活中的突發(fā)狀況時可以跟他(她)講但能幫到你忙的還是身邊的朋友。你慢慢會對飛到另一個城市感到倦怠,你漸漸會失去想見他(她)的沖動和激動。他(她)在你的生活中影響越來越小,你們會越來越覺得對方不再關心你。他(她)在遙遠的電話另一端但不在你的身邊。你和他(她)終會被漫長無力的孤獨感打敗。
當愛散緣盡時,你們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這是雙方多么不愿看到的冰冷的現(xiàn)實。
04
人是感情動物,但再深的感情也很難熬過等待。異地戀因為只是戀愛而沒有結婚,其發(fā)展比結婚后兩地分居更沒有束縛。
秦觀詞曰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借牛郎織女的故事書寫自己的愛情觀,千古傳誦。但我認為平凡小女子如我們誰高興像牛郎織女那樣一年方見一回面呢,一時的沒有朝朝暮暮還能接受,怕就怕多年如此,甚至從異地戀再延長到兩地分居,有了孩子后呢?未來呢?非到中年甚至孩子讀大學了才能一家團圓嗎?很多現(xiàn)實的問題會一個個走來。
能夠在一起,家的感覺才完整。無論對愛人還是孩子,陪伴就是最長情的告白。
異地戀固然都有各自的原因和無奈的現(xiàn)實,例如不能隨軍的軍嫂我們只有深深的敬意奉上。異地戀也多有修成正果走向幸福的例子。
但如果在自己一開始能夠選擇時,我是說如果能選擇,或者說只要能選擇,我傾向不要異地戀,或者說不能永遠異地戀,兩人也許想辦法克服和改變現(xiàn)狀,將異地戀變?yōu)橥菓佟?/p>
當然如果實在無力改變現(xiàn)又已愛到不能自拔,還是自己說了算,聽從內心的選擇吧,這其實本來也沒有別人什么事,真的,除了至親摯友誰又能管的了旁人呢,唯有給予他們深深地祝福就好。
無論是戀人還是同學,當一起走過的日子過去,當共同的經歷和感覺過去,當記憶變成回憶,當情感由深轉淺,接下來的發(fā)展我們是無法再強求如一合一的,我們總愛把改變推給了歲月,但是殊不知,并不是歲月改變了我們,一直是我們自己改變了自己。就像《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中瘋子的那句話:
流逝的從來不是時間,流逝的是人。
我是杜微塵,愛讀書愛寫字的職場媽媽。
原創(chuàng)文章,歡迎評論,喜歡就點個贊,轉載請簡信聯(lián)系取得授權。謝謝您的閱讀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