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今天的晨讀,我的腦子里就蹦出來兩個字:“專注”!任何事情,不專注,即使能做到80分的完成,距離100分的完美也永遠隔著銀河。
奕晴在群里說,完成比完美重要。我大概是這句話最典型的踐行者,每次都理直氣壯的用這句話來安慰自己:我完成了啊,任務完成就好了嘛。然后繼續理直氣壯的翻篇,再去做其他自認為完成比完美重要的事情去了!
心里不是不發虛的,我知道自己其實,并沒有那么的投入,是用心的完成了,還是敷衍的完成了,自己心里有數。成長是自己的事情,我在應付它,它又何嘗不是在應付我。
早上看了葦君的7月總結《成長是放肆,也是克制》,突然間覺得頭皮發熱,后背一涼——這種感覺,叫慚愧,叫汗顏,甚至說,羞愧,無顏!
我不夠專注,或者應該說,我從未用心!
其實不太知道,在其他人眼中,我是一個怎樣的人。
剛開始的時候,好像很多人都覺得我是男的,說是“宵汀”這個名字看著就不像個女生的名字。
后來,好像有些人的文章里面,會出現我的名字了,說我跟大家不太一樣,到底哪里不一樣呢?
說起來,3月下旬入的小灶群,到今天8月了,四個多月的時間,小灶群里面常見的名字很多個,被我點名和點了我名的也很多人,但是,我居然貌似沒有一個,深入的去交流的朋友——一如我生活工作中。
我每天都寫晨讀感悟,寫完最多通讀一兩遍,確定下語句通順沒有明顯的錯別字,然后就翻篇幾乎不會再看了。我很少看別人寫的文章,群友的看的更少,更不用說點贊評論贊賞什么的了,我一直覺得坐在路邊鼓掌的人是很少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不好好過好自己,管別人做什么?后來逐漸的開始看別人的文章了,基本上也只看那么幾個人的,因為覺得他們確實寫的好,有想法,想參考借鑒,僅此而已。
使用簡書之后我也開始投稿,大家都在投首頁,我也投投好了,篇篇投篇篇拒,拒就拒了,我也從不去思考為什么,編輯給我留言說我字數不夠,我也只是笑笑。可是看看小柒,拒稿后主動聯系編輯,了解拒稿的原因,分析別人入選的原因,加以改進。結果呢,付出總是有回報的,小柒成了首頁的常客。再來看看我呢?依然如故,依然被拒,依然堅持所謂的自我,不研究不改進,美名其曰這是活出我自己的個性,實則呢?寫了那么多的感悟,我到底有了多少進步?
群里一直鼓勵大家跟群友們相互勾搭,評論留言都好,牛人那么多,每個人都有值得我去學習的地方,可是不知道是天性如此,還是本就無心,加了很多人,也只是加了而已。我應該沒有主動的跟任何人聊過吧?站在牛人圈子里面當透明,怎能指望自己的思想被看見,又怎么可能改進完善成長?
其實給自己做過總結——人生的旁觀者。
我對很多事情,都是看起來很熱心的,如果真的參與進去,也一定會拼勁全力的做到自己能做的最好。但是,我依然會以最快的速度抽離出來,繼續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始終覺得人生是一段旅程,沒有所謂的好壞,沒有所謂的終點,一切都只不過是一場體驗。
這大約,可以稱之為“井底之蛙”的驕傲與自滿吧,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冷眼旁觀別人的熱火朝天,心中暗暗鄙夷:爾等凡夫俗子懂的什么?殊不知這樣子看起來,真真是可笑極了!
也還是有兩次觸動的機會的。
第一次是在班委申請的時候。
那之前我很少在群里說話,甚至很少爬樓,覺得實在是太多閑聊太耽誤時間了。可是那一天在群里巴拉巴拉說了很多,握著道義的大旗,指責一群不好好完成作業的人,然后理直氣壯的說自己沒時間所以不去申請班委。現在回過頭來看,還是覺得自己很可笑,固執著自己的固執,堅持著莫名的堅持。第二天就寫了一篇申請——通篇在說自己沒有時間,如果這也算認真的申請的話——能通過真的是奇了怪了。甚至可以說,我雖然交了申請,但是也根本不希望被選上。寫了一篇申請,就覺得自己是在進步了嗎?
第二次,是今天!
看完葦君的文章,突然就覺得眼眶發熱,突然就想問問自己:我真的就只想做個人生的旁觀者嗎?
完成比完美重要,這句話是說給無法堅持完成的人的。如果我已經超越了這個標準,為什么不能再堅持一下,讓自己更完美一點呢?
還要這樣繼續,去做一個旁觀者嗎?
P.S. 后記
寫這篇文章之前,我終于去提交了申請,申請加入《剽悍創意營》。之前一直在猶豫,覺得自己實在是拿不出所謂的、有創意的作品,只能在申請最后實話實說。朋友問我,被拒了怎么辦呢?我想了想回答他:被拒了,說明我實力不夠。可是不去做,我永遠都不知道自己在哪里。
我的一個學哥之前跟我說:任何的成功,都是從自我認知開始的。一直以來做一個旁觀者,是不是因為,我始終并不清晰自己的認知、對未來沒有明確的目標呢?確實,我其實對未來的目標很茫然,所以做事情只看眼下,走一步,算一步。
可是人,不能一輩子茫然啊,人生那么短,那么那么短!想要找到自己最想要去做成的事情,全身心投入的去做的事情,如果這事情現在還不清楚具體是什么,就一件一件的試吧,看上去再美,不親身體驗過,不用心投入的試過,又怎知道適不適合?
如果人生是一場體驗,至少,也要參與進去,才能體驗的更徹底啊!漂浮的心,也到時候,該腳踏實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