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喪啊,一喪一整天……”
“今天,你網(wǎng)抑云了嗎?”
“我又emo了……”
當這些描述負面情緒的語句,被頻繁地用來吐槽當下生活狀態(tài)的時候,我們之中的大多數(shù)人,無疑都或多或少經(jīng)受過焦慮、自卑、抑郁、沮喪、憤怒等壞情緒的“洗禮”,有些人甚至至今仍未能走出這個“夢魘”。
(此圖來源于網(wǎng)絡,如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職場中,你似乎扮演著那個總是讓領導不滿意的悲情角色,戰(zhàn)戰(zhàn)兢兢卻依然前途渺茫;
愛情中,你或許已經(jīng)拼了命地改變自己,去迎合對方的喜好,最終卻得到漸行漸遠的結局;
生活里,你竭力做好妻子、母親、女人三種不同角色賦予的責任,卻力不從心,筋疲力盡。
(此圖來源于互聯(lián)網(wǎng),如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被負面情緒“裹挾”而傷痕累累的我們,此時需要的,是對當下慌亂、焦慮的狀態(tài),按下一個暫停鍵,去尋找一種能夠紓解情緒問題的有效方法;此時,《考拉小姐的心理療愈課》這本書中,或許隱藏著我們搜尋已久的答案。
《考拉小姐的心理療愈課》,與其說是一本心理學相關的書籍,不如將其定義為一本需要讀者自己來完結的心理療愈日志。作者凱特·艾倫女士以她走出情緒障礙的親身經(jīng)歷,用溫馨的筆觸、軟萌的插畫,引導讀者放下內心的戒備,開啟一次獨自探尋內心想法和情緒的“游戲之旅”。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拿起準備好的筆,跟隨書中的“指引”互動,去看看如何自我療愈心靈吧!
自我了解:“你就是你,特別的你!”
因為自卑、抑郁、焦慮、沮喪等負面情緒的影響,我們的大腦往往容易不受控制地,為自己繪制出更加負面的形象畫面——
(此圖來源于互聯(lián)網(wǎng),如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朋友一句玩笑的打趣,“過完年肚腩好像又厚了點了”,你卻敏感地接收到大腦“畫”出的膀大腰圓的照片;
提交的工作方案遲遲沒有收到領導的審批回復,腦子里就開始放映著領導皺著眉頭,對你的工作能力搖頭嘆息的畫面……
諸如此類,你為自己累積了無數(shù)的負面形象,將自己與“一無是處”、“失敗者”等詞語焊在一起;可事實真是如此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你的大腦關于自己的負面形象,并不是真正的你,事實上,你令人非常愉悅。”
(此圖來源于互聯(lián)網(wǎng),如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在與負面情緒的這場戰(zhàn)爭中,我們首先需要做的,是重新了解自己,重新認識那個真實的自己。
比如,你長胖了幾斤,小肚腩突突的變得更加明顯;可是,你的小腿看起來還好,并沒有隨著肚腩一起“腫”,整體的身材比例并沒有失去協(xié)調。此時的你,還遠遠稱不上“膀大腰圓”。
認清這個真相以后,你是不是就會少一些焦慮和手足無措,可以更加理性地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比如調整飲食、加強運動,又或者換上一些不束腰的寬松版衣裙。
真實的自己,是由太多的因素塑造而成的,比如,我愛的人,我喜歡的風格,我的認知,我的經(jīng)歷……這些紛繁復雜的元素,塑造了無法用一種情緒,一個詞語就可以完整定義的我們。
(此圖來源于互聯(lián)網(wǎng),如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我們每個人都有很多面,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我們需要與自己的每一面和諧相處。
自我照顧:做自己的盟友,而不是崇拜者
當我們開始了解真實的自己,想要與自己的多面性和解的時候,我們不妨從積極地進行自我照顧開始行動。
“好好照顧自己啊。”這句話我們常常是從父母嘴里聽到的,是一種親人們對于遠方的我們的祝福和祈禱。但大多數(shù)的我們,常常只會在心中默默愛自己,卻不懂得怎樣去行動。
“自愛就是每天問自己需要什么,然后確保自己能夠得到它。”
克里斯汀·阿雷洛的這句話,就是在告訴我們,愛護自己是從行動開始的;行動的目標無需多么的宏大,而是要保證自己能夠做到,并且能夠從中獲得滿足感。
在每一天、每一次的自愛行動中,“我”所承擔的角色,不再是要拼命塑造自己的崇拜者,而是一位值得信賴和依靠的盟友。
“朋友,此刻的你需要什么呢?”
“要不來一份美食吧,畢竟你的肚子已經(jīng)咕咕作響了,雖然你自己還沒有留意到。”
“困了嗎?你已經(jīng)太久沒有好好的休息一會兒了,來吧,給自己留一個充足的睡眠時間吧。”
“嚇到了嗎?這會兒你需要一個短暫的時間緩沖一下你的情緒。朋友,沒什么不好意思的。”
……
當我們以盟友的身份嘗試著與自己對話,是不是會有種放下心防的感覺;我們不必再把自己架在至高的神壇上,因著各種無法實現(xiàn)的目標重復地進行著自我譴責。
(此圖來源于互聯(lián)網(wǎng),如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此時的我們,好像是一個被自己照顧得很好的小孩,想要的,都得到很好的滿足。而這種滿足感的堆砌,讓我們變得不再那樣厭惡自己,開始學會喜歡自己,甚至是崇拜自己。
改變標簽:拒絕負面標簽內化,我的“人設”我做主
在我們努力學習如何好好地愛護自己的同時,必然也會遭遇到一些不同的聲音,比如來自親人、朋友、同事,甚至是素味平生的網(wǎng)友的看法和評論,讓我們對自己產(chǎn)生混亂或者動搖。
“為了不被其他人視為懦弱的人,我隱藏了所有的焦慮情緒,獨自承受著恐慌的感覺。”
“為了不讓其他人覺得我很懶惰,我會做超負荷的工作,并盡最大努力取得好成績,甚至會做一些老板并沒有要求我做的工作。”
“為了不被其他人視為丑女孩,我會過度運動,而且吃得非常少。”
這些讓我們感同身受的情境,正是我們將他人賦予的標簽,主動地在自己身上內化的一個工程。我們,成為了別人口中的那個“我們”。
我們很少去思考,這些標簽是否公平,是否真的對我們有所幫助,制作標簽的人真的了解我們嗎?盡管我們因此沒有獲得健康和快樂,卻依然執(zhí)著地去迎合。
“我把自己切成易于咀嚼的小塊,雕刻成你心儀的模樣,直到最終淪為帶有你的氣息的碎片。”
在這番自我剖析的過程中,我們已經(jīng)覺察出這些負面標簽的傷害性,我們就可以勇敢地做出改變:
“我已經(jīng)很勤勞地做完了我自己的分內工作,其他老板沒有要求的工作我可以稍晚確認以后再說吧。”
“此刻的我很害怕,但是這是遇到這種緊急情況下的正常情緒,我不是懦弱的人。”
“我不是丑女孩,雖然最近有點發(fā)胖了,但是我的身材比例依然很協(xié)調,不過也已經(jīng)開始調整飲食和運動了,健康的自己最美喲。”
當我們開始嘗試更換負面標簽,為自己設計更多更加友善、積極的標簽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正是因為我們自己的與眾不同,我們才變得更加美好。
(此圖來源于互聯(lián)網(wǎng),如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在這個鋼筋混凝土構筑的都市里,我們或許會因為奔跑而疲倦,會因為競爭而焦慮,會因為挫折而沮喪。但無論身處于怎樣的困境中,請一定記得:
“你很強大,請相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