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真的就像人或動物一樣,不僅有一副骨架,還有包在骨架上的筋骨和血肉,更重要的是,每一本書都有它獨特的氣質和精神。成熟的閱讀者就像過一個內科醫生一樣,閱讀就是一種透視,眼睛要像X光一樣,透過文字看清一本書的骨架,進而悟出一本書的精神氣質!
如何才能透視一本書的呢?以下四個原則可以幫助你。
第一:依照一本書的種類和主題,對一本書做適當的分類,你一定要知道自己讀的是哪一類的書。而且越早知道越好。最好早在你開始閱讀之前就先知道。你要先檢視這本書--用檢視閱讀的方法先瀏覽一遍,你讀讀書名、副標題、目錄,然后最少要看看作者的序言、摘要和索引。如果這本書有書衣,要看看出版者的宣傳文案。這些都是作者在向你傳遞訊號,讓你知道風朝哪個方向吹。在閱讀一本書之前,你一定要為一本書分類,要知道它是論說類的書還是虛構的小說。你要分清它屬于理論性的書還是實用性的書。理論性的書往往是告訴你一件事是什么和為什么?而實用性的書常常是在告訴你如何去做你想要做的事或者你認為應該做的事。給一本書分類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閱讀就像在教書里聽課一樣。如果你走進一間教室,老師正在講課或者在指導學生,你會很快發現這間教室是在上歷史、科學或者哲學課。這跟老師的講課方式有關,他使用的詞匯,討論的方式,提出的問題,期望學生做出的答案都會表現出隸屬于它是那個學科。如果你想繼續很明白的聽下去,先了解這一點很重要。就像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教學方法一樣,不同的課程也有不同的學習方法。學生對老師的教法,多少要有一些相對的回應。書本與讀者的關系,跟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是相同的。因此,既然書本所要傳達給我們的知識不同,對我們的指導方式也會不同。如果我們要跟隨這本書的指導,那就應該學習以適應的態度來閱讀不同的書。所以我們必須為一本書分類,并且做好閱讀這類書的準備,就像要聽懂一節課,要做好課前預習,做到心中有數一樣。
第二:用一個單一的句子,或最多幾句話(一段小文字)來敘述整本書的內容。你要用盡量短的語言說出整本書的內容是什么,也就是說你要把握住一本書的主題,這本書是干什么的?如果你能找出一本書是干什么的,也就意味著你發現了這本書的主題或者重點。當你讀完一本書的時候,不能只有一個整體的模糊的印象,你必須確實的清楚了解才行,只有一個方法能知道你是否成功了。你必須能用幾句話告訴自己,或別人,這本書在說些什么。(如果你說的太多,表示你還沒有將整體的內容看清楚,而只是看到了多樣的內容。)不要滿足于感覺上的整體,自己卻說不出口。如果一個閱讀者說:“我知道這本書在談些什么,但是我說不出來”那只能說明你沒有讀懂一本書,連你自己也騙不過去。
第三:將書中的重要篇章列舉出來,說明它們是如何按照順序組成一個整體的架構。這其實就是為一本書寫一個提綱,每一本書都是有提綱的,每一個作者在寫一本書的時候絕不是隨心所欲的,他都是按照一定的邏輯或者時間發展的順序寫成的,一本書的作者總是想讓讀者理解他要說的內容,而讀者就要透過文字去發現這個提綱,并理解作者是如何利用提綱把問題說清楚的,進而把握一本書的主題。當然,你通過閱讀列出的提綱可能與作者寫作時的提綱不一樣(也不可能完全一樣)因為閱讀是一種再創造。不過這并不妨礙你理解這本書,這樣做仍然很有意義。一本好書,就像一棟好房子,每一部分都很有秩序的排列起來。每一個重要的部分都有一定的獨立性,就像我們看到的。每一個單一的部分都有自己的室內架構,裝潢的方式也可能不一樣,每一部分都有它獨特的功能,比如一套房子要有廚房和衛生間,客廳臥室,但是只有把這些部分聯系起來這套房子才算完整。一本書也是這樣,一本書的每一個章節都是一個獨立的部分,但這些獨立的部分只有按照一定的功能和結構聯系起來才能支撐起這本書。你一定要找到這種聯系。
例如:你可以按照下面的規則列舉提綱:
1、這本書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談了什么、第二部分談了什么……依次往下問
2、第一部分又分為幾章或幾節,第一章談的是什么,第二章談了什么?這一章的重點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說的,說清楚了沒有,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觀點,為什么同意或者為什么不同意?以此類推,每一章你都可以這樣問。只有也必須這樣,你才能把握住一本書的骨架,這是透視一本書的一種方法。
第四:找出作者要問的問題。一本書尤其是論說型和說明型的書都是在回答一個問題。而這本書的內容就是這個問題的答案。你一定要找到這個答案。作者可能會也可能不會告訴你問題是什么,就像他可能會也可能不會給你答案一樣。不管他會不會,身為讀者,你一定要找到問題和答案,這是你的責任。你要說出這本書要解答的問題是什么?如果主要的問題很復雜,又分為很多部分,你還要說出次要的問題是什么?你應該不只是有辦法完全掌握所有相關的問題,而卻還能明智的將這些問題整合出順序來,哪一個是主要的,哪一個是次要的?那個問題先回答,那個問題后回答?這些問題和答案就是一本書的精神。
你已經運用前三個原則看清了一本書的餓筋骨和血肉,你一定要掌握一本書的精神,也就是一本書的主題,這好像又回到了第一個原則,是的,這四個透視一本書的原則也是一個相互關聯的整體,你只有熟練運用這四個原則,才能很好的透視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