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簡介
RAY DALIO
對沖基金公司橋水創始人。他出生于紐約長島一個非常普通的中產階級家庭,26歲時在自己的兩居室公寓內創辦了橋水。經過42年的發展,橋水位列美國最重要的私營公司榜單第五位(《財富》雜志)。他入選《時代周刊》世界100位最具影響力人物,并躋身《福布斯》世界前100名富豪行列。由于他獨到的投資準則改變了基金業,美國CIO經理人雜志稱其為“投資界的史蒂夫·喬布斯”。
二、本書架構
三、摘抄
1.不管我一生中取得了多大的成功,其主要原因都不是我知道多少事情,而是我知道在無知的情況下自己應該怎么做。
2.擁有共同價值觀和原則的人才會相處融洽。
3.我認為成功的關鍵在于,既知道如何努力追求很多東西,也知道如何正確地失敗。
4.股價反映了人們的預期,所以當實際結果比預期好時,股價上漲;當實際結果比預期差時,股價下跌。而大多數人會因為近期的經驗而產生偏見。
5.當政府決策者向你承諾他們不會允許貨幣貶值發生時,不要相信他們。他們越是堅決做出這樣的承諾,局勢也許就嚴重,因而貨幣貶值即將發生的概率也越大。
6.用付出的金額(而不是購買的商品數量)衡量需求,考察買家和賣家分別是誰以及他們為什么買賣,是一種實用得多的方式。
7.成功途徑
(1)找到與我觀點不同的最聰明的人,以便自己能夠努力理解他們的推理
(2)知道自己在什么時候不能有最明確的意見,不急于下結論
(3)逐步歸納永恒和普適的原則,對其進行測試,將其進行系統化
(4)通過平衡風險來保持較大的回報,并降低下行波動
8.成為一個成功的投資者的要訣之一,是只對你有高度信心的投資對象進行冒險押注,并對這些對象進行充分的分散投資。
9.我建議你保持足夠的好奇心,始終愿意去理解那些看問題與你不一樣的人是怎么形成他們看問題的方式的。你將會發現這很有趣,而且益處無窮,而你獲得的更豐富視角將幫助你決定你應當怎么做。
10.明智的人在經歷各種沉浮時都始終盯緊穩健的基本面;而輕浮的人跟著感覺走,做出情緒化的反應,對于熱門的東西一擁而上,不熱的時候又馬上放棄。
11.想要擁有很多優勢,而又不暴露于不可接受的劣勢之下,最穩妥的方式是做出一系列良好的,互不相關的押注,彼此平衡,相互補充。
12.一個管理者能夠實現的最大成功就是能夠組織其他人在沒有你的情況下把事情做好。
13.管理的資金太多有可能損害業績,原因是太大的規模會影響市場走向,導致建倉和平倉的成本很高。
14.“高罌粟綜合征”:高大罌粟花綜合癥(Tall Poppy Syndrome)是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一個流行用語,用來形容一種在社群文化中,集體地對某類人的批判態度,屬于意識形態表達的一種方式。當任何一個人在社會上達到某程度上成功的時候,而惹來社群中不約而同的,自發性的,集體性的批評。通常,這種批評也會從社區領袖們口中而出,亦帶有反智主義,特別是對知識分子的懷疑和鄙視。
15.兼具常識、創造性和主動尋求改變等個性的人,簡直是鳳毛麟角。
16人生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我們依賴其他人,我們學習
(2)第二階段:其他人依賴我們,我們工作
(3)第四階段:其他人不在依賴我們,我們也不必再工作時,我們就可以自由地體驗生活了
17.生活總有順境和逆境,努力拼搏并不只會讓你的順境變得更好,還會讓你的逆境變得不那么糟糕。
18.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是理解現實如何運行,以及如何應對現實。
19.個人進化過程
(1)有明確的目標
(2)找到阻礙你實現這些目標的問題,并且不容忍問題
(3)準確診斷問題,找到問題的根源
(4)規劃可以解決問題的方案
(5)做一切必要的事來踐行這些方案,實現成果
20.你永遠都無法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得完美:錯誤是不可避免的,是生活的一部分,你需要認識和接受這一點。好消息是你犯的每個錯誤都能交給你一些東西,所以學無止境。
21.影響合理決策的兩個最大的障礙是你的自我意識和思維盲點。自我意識障礙是指我們天生希望擁有某種能力,并希望其他人這么看我們。思維盲點障礙是我們通過自己的主觀角度看事物造成的。
22.適應和進化的三種途徑:
(1)訓練自己的頭腦以反直覺的方式思考(例如有創造力的人通過自律和練習變得更有條理)
(2)利用輔助機制(例如程序化的提醒器)
(3)在自己的短板上,依靠擅長者的幫助
23.在任何組織里,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這兩種力量哪一種勝出,取決于該組織的文化,文化又取決于塑造文化的人。
24.大自然塑造萬事萬物皆有目的,你最需要的勇氣不是驅使你戰勝別人的勇氣,而是不管其他人對你有何種期望,你始終堅持做最真實的自我的勇氣。
25.五步流程
(1)設定清晰的目標
(2)找出妨礙目標達成的問題
(3)診斷出機器的什么部分(哪些設計或哪些人)運轉不正常
(4)設計修改方案
(5)采取必要的行動
26.金錢只是取得優異的副產品,而非努力的目標
27.創意擇優=極度求真+極度透明+可信度加權的決策
(1)開誠布公地亮出你的觀點
(2)針對分歧認真討論
(3)遵循所形成的共識,消除過去的分歧
28.聰明的人善于擁抱自己的錯誤和不足,從而能遠遠超越那些與他們水平相當,但更自負的同學、前輩。
29.痛苦+反思=進步
30.為了防止跑題,一個方法是在白板上列出議程,讓每個人都看到討論的進展情況。
31.最具有可信度的觀點來自:(1)多次成功地解決了相關問題的人;(2)能夠有邏輯地解釋結論背后因果關系的人。
32.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客觀的自我評價,包括對自身缺點的認識。
33.人們常犯的錯誤是關注該做什么事,而忽略了更重要的問題,即該賦予誰責任來決定做什么事。
34.在挑選準備長期交往的人時,價值觀最為重要,能力其次,技能是最后要考慮的。
35.最有力度的個人轉變來自一個人再也不想經歷的錯誤所造成的痛苦——“跌到谷底”。
36.檢測某個人是否善于解決問題時,要看:
(1)他能夠邏輯清晰地表達如何處理相關問題
(2)他曾經在過去成功解決過類似問題。
四、思考
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任何成功的案例背后都自有它的一套原因和機理。縱觀RAY的一生,以及橋水的發展軌跡,RAY的反思與改進,并堅定不移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布道者。
仔細想想,RAY做的事情很難嘛?似乎不是很難,反思誰不會啊,總結誰不會啊,可是之后呢?我們經歷了失敗的痛苦后,是痛定思痛,還是選擇性遺忘不愉快的記憶——遺忘不愉快的記憶似乎是人類的天性,畢竟在人類繁衍的過程中,如果不假裝樂觀些很難活到今天。并一言以蔽之,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意識或者能力,在跌入谷底后能夠反彈。沒有人生來就是圣賢,所有的人生軌跡都是需要不斷進行自我修正的,就像一條波動上升的曲線,雖然在小周期里有起伏,但是大方向是向上的。
在我看來,生活中無外乎有四類人:
疼痛免疫者,此類人要么感受不到痛,要么選擇性忽視痛,既然覺察不到痛楚,因此就沒有反思與改進的必要了;
痛并快樂者,雖然能感受痛楚,但是奈何天生樂天派,所以也沒有反思和改進的需求;
痛定思痛者,此類人群不喜歡失敗之痛,也會進行總結反思,但是怎奈執行之力太差,大有于事無補之感;
痛定思痛的堅定改進者,RAY即屬于此類人群,他們無法忍受失敗,而且是行動派,能夠從失敗母親那里汲取每次失敗的經驗教訓,并能夠利用此進行自我完善和提升,已形成波動上升之趨勢。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然,省則省乎?
其實,在大都數時候,我們失敗之后,都會發出這樣一句感慨:哎,我要是當初如何如何就好了!這就是一種比較初級的反思,即就事論事層面的失敗反思。不過,我們在感概完之后,可能還是一頭扎進生活的瑣事,然后下次可能又會情不自禁的踩到同一個坑里。仔細想來,萬事皆有共性,而我們大部分的生后不過是過去時光的重現。所以,如果我們能夠在每次失敗之后總結一下,就會發現大部分的失敗都是由某幾種原因造就的,而這些原因之間還存在著某種內在的聯系。這些經驗教訓,甚至可以像數學公式一樣進行歸納總結,從而成為指導我們工作生活的原則。在漫長的人生過程中,如果我們能夠不斷完善自己的原則庫,那么,世間可能不會多出好多個RAY,但是你大概率會工作生活美滋滋。
拿到書的第一印象是震撼,無與倫比的震撼。一個人反思總結改進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還能形成如此系統化的生活工作原則,就好像作者在一團亂麻的生活工作中,逐一理清了每一條條線,并把這些條線以最佳的方式展現出來,然后展示給所有人:that's my life。而我,真的只能用驚艷來形容。
其實,大部分人都不缺乏改進或者說追求進步的決心。但是,如何做呢?我們大部分人都停留在了“how”這一步,或者停滯不前,或者晃晃不知所措。而作者向我們展示了他的解決思路。以生活原則為例,如果你想改變自己,那么你首先要做的是了解你自己。人類如何控制表達的自己的情緒、人類的大腦的構造和特征、人類的思考方式是怎樣的,在真正認識和了解的人類或者你自己的基礎上,你才能做出有針對性的改進。
這是一本值得我們深入學習的好書,但是學習什么呢?我認為,不是教條地直接在書中運用RAY的原則,那樣未免有些過于照本宣科。每個人的生活工作環境都是不一樣的,所以RAY的原則可能只適合他自己,至少大部分如此。而我們,可能最需要做的是學習他的方法和精神,總結一套屬于自己的工作生活原則。
總結的過程就像是一場修行,也像是自己給自己打造一把獨屬于自己的武器,當武器大成之時,或者仗劍走天涯,或者除魔衛道,應該是都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