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曾經學習很好,所以難免清高自負。事事爭強好勝,你能我也能。但當現實的棍棒狠狠砸在腦袋上時,我才開始慢慢清醒認識自己,不過朽木一根。所以開始學著接受平庸無能,與日子溫和握手。
寫作也是一樣。
作家劉墉說寫文章分為熱筆和冷筆。前者發于至情,毫無保留地把內心的話說出來,不事雕琢,也沒有再三修飾,卻能“直指人心”,屬于“熱筆”。而那些經過“謀篇”先計劃好寫幾段,怎么導入主題,如何下結論的,屬于“冷筆”。
對于我來說,好像能寫出來的文字只有熱筆,略加修飾呈現出來而已,尚且沒有謀篇的能力。那么,咱就接受目前的狀況吧,想哪寫哪,流水看花。在知識儲備尚不能撐起夢想前,權當積累素材,或者退一萬步講,就是用筆來記錄人生吧。
02
你說記錄人生沒多大意義,文字就是要引起共鳴?說得也對。但我覺得,有些人活給別人,有些人也可以悄悄地活給自己。不必像那冬青,被人剪得一個模子沒有特色。
人的情緒,總會隨著季節更迭而發生變化,時而傷感時而喜悅。
比如冬季來臨時會不自覺地想著:小時候的冬天,我是如何度過的,跟誰在一起,說過哪些話,有哪些好玩的事情。少年時期呢?青春期呢?
如果沒有文字記錄,一切都是模糊的,所以難免失落。
比如我想寫篇初戀的文章,但是二十幾歲時的幾大本日記,全都毀于一旦,再怎么搜刮也想不起來。這種狀態下人會覺著遺憾,那些再也回不去的青春,就這么打了水漂。
所以你說,記錄重要不?
03
有人曾經對不思進取、不勇于突破自己寫作方式的人進行批判,認為如果不以投稿為目標的寫作都是浪費時間。
對于這點,我有些不敢茍同。人的能力有強有弱,起點有高有低,一刀切的進行要求,看上去有些不太合理。
我呢,繼續自己溫水煮青蛙式的寫作方式,記錄每日瑣碎,比如自己的點滴心得、兒子的童言趣語,還有母子間的快樂互動。等到他十八歲成年時,將這些文字裝訂成冊作為禮物送給他,我想一定是分外珍貴的。
這些,必須要以投稿為目標嗎?那在我沒有能力滿足雜志要求前,就不能記錄下來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好了,就這樣吧。或許我在為自己找借口,但有誰會在意一個庸人的借口呢。呵呵,不會有的。
當我開始接受自己,也就不再抱怨生活。人也活得更加平靜,不再糾結。這,不是很好嘛!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