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們總是走得太急,做著太綺麗的夢想,憧憬著詩與遠方,追求著流芳百世。我們總以為自己是特別的,以為自己是上帝咬了一口的蘋果,獨特而非凡,沒有受到社會認可是因為和大家不一樣。
一直以來的成功學教育都讓我有種長大了就能做大事的錯覺。覺得只要長大了,就能像愛因斯坦一樣,小時候雖然被老師訓斥,但實際卻聰明絕頂;覺得只要長大了,就能像李嘉城一樣,雖然平民出身,卻能沉浮于商海,一舉抓中商機,步入世界富豪榜;覺得只要長大了,就能像許多明星一樣,過著閃耀的生活,被萬人所注視。
這些都是成長過程中做的瑪麗蘇夢。
各種小說、各種電視劇里都充斥著主人公光環,只要是主角,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兒,每次危機到來總能逢兇化吉,做事情總有貴人相助,不與同流合污卻因此被看重,一無是處卻步步高升,愛情中總是勝利者,即使情敵又美又有才。
只有這種主角光環的故事人們才喜歡。因為現實太平庸,大家都需要一點英雄的夢想來打打雞血,做一回上天入地、斬妖除魔的英雄夢。
這并不是什么值得上綱上線批評和鄙棄的事情。
但是如果我們已經成年了,卻依舊沒有走出童年時期的綺麗幻想,以為自己還是那個人見人愛花見花開、遇神殺神遇佛殺佛的故事主角的話,那我們就是在逃避生活,逃避這個平庸的自己,逃避要為完成一件事要付出的努力。
我們從來不活在童話里,我們所經歷的就是人生。
不努力就不能獲得成就感,就不能證明自己的價值,就不能獲得存在感,受到挫敗后反而幻想自己是特別的,與一般人不一樣,只要時機合適便能一鳴驚人。這是心理學的補償機制。
如此掉入一個怪圈,不努力改變現狀,這種惡性循環讓事情變得更糟。
漸漸地我們發現,我們再不能靜下心來做事,我們變得功利,變得浮躁,變得著急。這是二十多歲一無所有的我們最容易患的通病啊!
成年人的生活里從來沒有容易二字。要想獲得一樣東西,必須要付出代價。就像有個故事里一樣,想得到二百萬嗎?你可以拿一只手來換。這就是等價交換,你是否愿意就看你個人選擇了。
二十出頭的時候,我總以為自己有無限可能,總以為自己是特別的,可以安全規避所有失敗。學水彩畫,以為自己一下筆就能成梵高,自己的亂畫是印象派風格,根本不用學色彩透視光影;開始寫字,以為自己能成為文學界的一股清流,隨筆寫成的作品能與巴爾扎克、托爾斯泰看齊,只是受名氣限制而已。
后來,我終于認識到我的行為已經證明我活在太過容易的幻想里,只是我沒有說出來而已。但我是平庸的,我沒有魔法,我不是上帝的寵兒,上帝說:眾生平等。我必須要接受自己是螻蟻大眾中的一員。
只有我們心平氣和地接受平庸的自己,才能腳踏實地地去爭取現實的成功。
當我終于接受自己的平庸,心里反而放下了一塊大石頭,我開始學會從容當自己。
大多數時候我們需要的并不是斬妖除魔或者流芳百世,我們需要的只是成就感來證明自己的價值,來獲得存在感。我們需要的只是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桃子。
所以我們并不需要把目標定得虛無而遠大,我們不必好高騖遠,不必眼高手低,我們需要學會活在當下,面對當下的現實和自己,擦亮雙眼看世界。
我們會失敗,可能有些事到最后都不會成功。但只要跌跌撞撞地總在走,看清自己的位置,總有些事情是可以掌控在自己的手中的,因為復雜是可以馴服的。而這種馴服是一種技能,需要長時間的鍛煉,就像走鋼絲,要找身體的平衡感一樣,我們要把自己的頭腦或身體訓練成熟悉這種復雜的應變體。
目標遠大,路還很長,我們需要看得到遠方,也需要看得見腳下路的崎嶇,我們沒有翅膀,我們要一步一步地走到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