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墓葬作為一種文化行為和現象,幾乎是伴隨著華夏文明的誕生而誕生的,并一直發展延續至今。但是各個朝代各個時期,墓葬制度中人們關注的重點都有所不同,墓葬的發展程度也是不盡相同。
中國古代幾千年來厚葬之風始終盛行,因此也使得人類文明發展的先進生產生活用品、奇珍異寶隨葬地下,形成一個規模宏大的地下博物館,也吸引著一批批盜墓賊接踵而至。但是細化來看,各朝代的墓葬制度都各有什么特別的鮮明特色呢?
一、舊時代晚期,中國已有埋葬死者的習俗,畢竟暴尸荒野實在是不好。
二、北京周口店山頂洞人埋葬死者的習俗被認為是中國埋葬制度的萌芽,但是簡陋是不可避免的,骨針是陪葬品?可能并不是。
三、新石器時代,風水、墓葬形式、隨葬品已經開始發展,人們已經不傻了,風水這東西都開始研究了。
四、進入奴隸社會,“事死如事生”的觀念形成,隨葬品數量和墓葬禮制都更加完備,活人殉葬開始發展。
五、西周時期開始在墓上封土筑墳頭,這一開始就用到了現在。
六、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墓葬開始向陵園制度演進,正規化開始代替一個個簡陋的小墳頭。
七、秦始皇統一中國,皇帝陵園邁進一個新的時代,皇帝的陵墓自然一定要配得上皇帝這兩個字。
八、漢代,人們竭力追求死者肉體永恒,開始出現了防腐術,最為出名的當然是馬王堆漢墓了,看來技術確實可靠。
九、魏晉南北朝時期,重回“墓而不墳”、“不封不樹”的潮流,應該是少數民族南下的原因。
十、隋唐時期,陵園制度進一步發展,體現帝國繁榮景象,畢竟確實是有錢了。
?
十一、宋元時期,社會動蕩,為防止死者尸骨不得安寧,反盜墓手段層出不窮。
十二、明清帝陵規模宏大,是風水學和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完美結合,與其說是墳墓,不如說是藝術。
如果說中國的古代墓葬是中國古代社會生活及文化在五千年歷史長河中的縮影,或稱之為地下文物倉庫、地下博物館,那這毫不夸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