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為受心智模式的影響,參與的最大障礙是習慣性防衛和習慣性無助。
3月10-13日,我系統地進行埃里克森《教練科學與藝術》第一模塊的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我了解到開啟教練對話的第一步是建立親和關系。而在IAF關于認證職業引導師 (certified professional facilitator , CPF)6項核心技能中有如下2項要求:創建合作式的客戶關系,創建并維持一個參與的環境。
促動工作坊中,促動師要營造一個流動的、安全的、有能量和關系的的有形空間和無形空間,稱之為場域。它可以像一個家,溫暖、包容、有關系等,它也像一個魚缸......場域對工作坊的成敗起了很大的作用,作為促動師,我會用各種視覺元素(掛圖、圖畫、桌布、彩筆、色彩搭配等)、教師的布局和設置(大小、光線、溫濕度、軟硬件、)、座位布局、周圍環境等;切換狀態(游戲、小組討論、座位調整、戲劇和故事的表演、角色分工、畫畫,休息等);構建關系和規則等方式搭建場域,同時,還會考慮到工作坊的參與者的情況、工作坊的理性目的、各種促動工具的特點等。在整個場域中,促動師自身的狀態和核心能力(提問、傾聽、中立)起了決定性作用。
教練中的親和關系的建立。有一個良好的親和關系,關乎于教練對話合約達成的前提。通過百分百地聆聽和觀察,回放,語言柔順劑,提前說明目的等方式構建一個良好的親和關系。
我們發現,在促動和教練中都要求提問、傾聽、中立。教練對這三種的要求更淋漓盡致并且提供方便、實用的工具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