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屹耳
提到最美情詩,
顧城的《門前》很多人最為熟知,“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
葉芝的《當你老了》也一定會跟著輕唱,“多少人愛你青春歡暢的時辰,?愛慕你的美麗,假意或真心。”
而當我們讀到穆旦的《贈別》,里面也有類似這樣的描寫,“等你老了,獨自對著爐火。就會知道有一個靈魂也靜靜地,他曾經愛你的變化無盡,旅夢碎了,他愛你的愁緒紛紛。”
世上的愛情詩種種,有的詩直白,有的詩隱晦。穆旦是誰?他又為誰寫出了這樣的詩句?人們又為何說他“生別離,求不得,愛不能”?
穆旦是誰?
穆旦,原名查良錚,他在十八世紀四十年代就成為當時最受歡迎的青年詩人,他的詩在當時產生了強烈的反響,五十年代初以后,穆旦頻受政治運動的打擊,身心遭到極大的摧殘,被迫從詩壇上銷聲匿跡,轉而潛心于外國詩歌的翻譯,直到驟然去世。穆旦去世多年以后,才逐漸被人們重新認識。"二十世紀中國詩歌大師"的排行榜上,他甚至被名列榜首。如今更是被許多現代文學家推為“現代詩歌第一人”。
他為誰寫出了《贈別》?
穆旦的人生經歷十分豐富,但他人生唯一的慰藉,不是他的妻子周與良,而是巴金的妻子——蕭珊。
據說,穆旦與蕭珊相識于1940年,當時穆旦在西南聯大外文系擔任助教,時年22歲,時逢21歲的蕭珊同年就讀于西南聯大外文系。彼時,普希金的浪漫愛情早已吹遍了中國的大學校園,穆旦和蕭珊是其中的兩個熱情的擁躉者,事隔經年,倆人都曾經從事過普希金的翻譯工作。他們深受普希金愛情詩的影響,于是,他寫下了愛情詩《詩八章》。
《詩八章》雖是一組“愛情”的系列作品,卻與通常的愛情詩迥乎不同,在詩里,穆旦甚至預言了自己的感情之路,“呵,在你底不能自主的心上,你底隨有隨無的美麗的形象,那里,我看見你孤獨的愛情,筆立著,和我底平行著生長!”兩個愛情絕望地沒有相交之點,但平行著共同生長。
一年后,穆旦響應國民政府“青年知識分子入伍”的號召,棄教從軍,參加中國入緬遠征軍。蕭珊綴學回家,父親想把她嫁給一富商,蕭珊只有離家逃婚,投奔了當時寫逃婚寫得很好的小說家巴金,得到了巴金的支持。
穆旦的詩八章是不是寫給蕭珊的,我們無從知曉,但那愛的寓言卻跟隨了穆旦一生。
1944年5月8號蕭珊和巴金在貴陽花溪結婚,6月穆旦寫下《贈別》:
1
多少人的青春在這里迷醉,
然后走上熙攘的路程,
朦朧的是你的怠倦,云光和水,
他們的自己丟失了隨著就遺忘,
多少次了你的園門開啟,
你的美繁復,你的心變冷,
盡管四季的歌喉唱得多好,
當無翼而來的夜露凝重——
等你老了,獨自對著爐火,
就會知道有一個靈魂也靜靜地,
他曾經愛你的變化無盡,
旅夢碎了,他愛你的愁緒紛紛。
2
每次相見你閃來的倒影
千萬端機緣和你的火凝成,
已經為每一分每一秒的事體
在我的心里碾碎無形,
你的跳動的波紋,你的空靈
的笑,我徒然渴望擁有,
它們來了又逝去在神的智慧里,
留下的不過是我曲折的感情,
看你去了,在無望的追想中,
這就是為什么我常常沉默:
直到你再來,以新的火
摒擋我所嫉妒的時間的黑影。
1972年蕭珊去世,他得知她去世的當晚,整宵無眠,拿著她送給他的英文版拜倫的《唐璜》伏案埋頭苦譯。他寫信給另一位西南聯大時期的楊苡:“我感到少了這樣一個友人,便是死了自己一部分(拜倫語)”。因為蕭珊的去世,他說:“終于使自己變成一個謎,沒有人能了解你。”他把和蕭珊的感情冠之為“友誼”(1976年6月寫下詩歌《友誼》),到底是俗世的羈絆種種還是現實的無奈重重?
1976年穆旦心臟病突發,不及治療即撒手人寰。在家人整理他的遺物時,發現了二十七首詩作,都是用巴掌大的紙條,夾在他自己用過的書里面,妻子周與良后來說:“這些詩都是背著我寫的,當時只要他談到寫詩,我總加以阻止,想起這些,我非常后悔。”穆旦的三個子女說道:“我們從來不知道父親還有一個名字叫穆旦。”
穆旦這個現在被冠之以“二十世紀最杰出的詩人”的名字,跟他一起生活的最親的家人竟然連這個名字都不知道,只知道一個會翻譯普希金的查良錚。
而穆旦與蕭珊有著怎樣的感情,也只剩后人的無端揣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