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蘭電影系列1
1
克里斯托弗·諾蘭,1970年7月30日出生于倫敦,英國導演、編劇、攝影師及制片人。
在電影界,他就是神一樣的存在,雖然從1996年的第一部作品《追隨》開始,他的作品并不是非常多,但是每一部都堪稱經典。
中國網評中這樣評價諾蘭:
諾蘭是一位“采夢大盜”,電影的奇謀與意識的詭異在他的作品里總是如雙蛇潛行、蹤跡莫測,而這位有著英國紳士矜持外表的導演卻在心中盡情玩味著這種蜿蜒不絕、糾纏不清。他似乎可以在夢境中醒來,又在電影中銜夢而飛。
這個評價真的是道出了我心中對諾蘭及其電影的所有感受。第一次被諾蘭吸引是他的《盜夢空間》,之后是《星際穿越》。自此,我成為了他忠實的粉絲。
找到諾蘭早期的電影來看,這部2006年的《致命魔術》,可以看作是諾蘭的一部過渡性作品,沒有太強的野心,也不圖有多高的票房,只是想完成一個自己非常喜歡的題材。其實也算是諾蘭的一份執著吧。
2
影片采用了迷宮式疊加敘事法,看完一遍你會覺得沒有看懂。找一些揭秘影評看過后,再去看一遍影片,你會發現很多的情節都是那么的前后印證,多次鋪墊。導演對影片劇情把握的精準,對細節處理的用心,讓人非常佩服。
電影的開頭和結尾都是,安吉爾的機關師Cutter在和伯登的女兒解說什么是魔術?
每一場魔術表演都有三個步驟。
第一步是“以虛代實”,魔術師先秀出一個真實的東西。
第二步是“偷天換日”,魔術師利用這個普通的東西,做出讓人嘆為觀止的表演,但是你還不會為之鼓掌,因為把東西變不見還不夠。
你必須把它變回來,第三步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化腐朽為神奇”。
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會將故事按照正常的時間順序,分別從兩個主角的視角進行濃縮。
在魔術產生盛行的維多利亞時期,出現了兩位極有天賦的年輕魔術師、兩個好朋友,羅伯特·安吉爾和阿爾弗雷德·伯登。故事就發生在他們之間……
3
安吉爾,他本是一個貴族,但是非常喜歡魔術,所以改了一個名字,混在魔術學徒的隊伍里,學習魔術。
安吉爾非常擅長于魔術表演的現場氛圍營造,他認為“一切魔術皆可復制”,他喜歡魔術成功后,觀眾的掌聲與現場的熱烈反饋。
安吉爾的妻子跟安吉爾和伯登一起表演“水下逃生”魔術,故事從那次表演開始說起。伯登打錯了結,安吉爾的妻子沒有逃出來,被水溺死了。Cutter為了安慰安吉爾,他說溺死而亡一點也不痛苦,跟回家的感覺一樣。這并不能寬慰安吉爾,他恨伯登。所以只要伯登有好的魔術,安吉爾就要偷學。
伯登表演空手接子彈,安吉爾假裝觀眾,上臺把真子彈放在了槍管里,打斷了伯登的兩根手指。伯登表演遁移技術,他去看了三次,決定模仿,但是其中的奧妙一直參不透。
Cutter給他的建議是,找一個替身,當你遁入地下的時候,替身從舞臺的另一邊升上來就可以做到了。
但是安吉爾已經沉迷,他堅信,伯登并沒有用替身,因為兩邊出現的人都是斷指。
雖然如此,因為Cutter的堅持,安吉爾只好找了一個替身暫時表演遁移技術。但是安吉爾的替身是一個酒鬼,在一次醉酒時,被已經愛上伯登的安吉爾的助手(奧利維亞本來是被安吉爾派去偷伯登遁移的秘密,最后愛上了伯登,成為伯登的情人)出賣。安吉爾遁入舞臺下方的時候,伯登將臺下的軟墊撤走了,安吉爾因此腿部摔傷,留下殘疾。而此時伯登升上舞臺,嘲笑安吉爾的替身。
這次伯登的舞臺鬧劇,讓安吉爾非常生氣,更堅定了之前的偏執念頭,“一定要超過伯登,找出伯登遁移魔術的秘密”。
安吉爾先去找了奧利維亞,對她問責。奧利維亞將偷來的伯登的日記給了安吉爾,并且承認自己已經愛上伯登,以后不能再幫助安吉爾對付伯登了。安吉爾雖然得到了筆記,但是完全沒有辦法解密筆記,因為不知道其中的關鍵詞是什么。
所以安吉爾設了一計,抓住了伯登的機關師法隆,約談伯登,威脅他給出關鍵詞和秘訣。伯登為了救出自己的機關師,給了安吉爾一個關鍵詞“特斯拉(Tesla)”。
4
安吉爾覺得自己做得很完美,完全沒有懷疑這是伯登的計中計。所以沿著伯登給自己的陷阱,安吉爾去了美國山中的小村莊,尋找特斯拉。
關于特斯拉,我要叨叨幾句,因為此人真的是神一般的存在。
很多人認為《致命魔術》在一定程度上是在向特斯拉致敬。因為2006年是特斯拉誕辰150周年紀念,而電影剛好在這一年上映。
特斯拉跟愛迪生是一個時代的人,他在法拉第發現的電磁場理論的基礎上,在電磁場領域做了多項革命性的發明。他的多項相關專利以及電磁學的理論研究工作是現代的無線通訊和無線電的基石。電影中的一個場景,是關于無線發電的,只要將點燈插到地上就能亮,而那里根本沒有電線。
特斯拉因為研發經費問題,決定接受安吉爾的要求,幫他發明一臺遁移機器。但是很多次實驗都沒有成功。
直到發現伯登計中計(伯登根本沒有找過特斯拉幫忙,只是想誤導安吉爾遠離英國)的安吉爾憤怒地找過來指責,才發現原來實驗以另一種形式成功了。
特斯拉通過交流電,發明的是一臺復制機器。特斯拉把機器留給安吉爾,自己走了,他給安吉爾留下一封信,“這是一個不祥之物,希望你可以把它沉入海底”。
此時的安吉爾已經完全沉迷,他唯一在乎的就是戰勝伯登,又怎么可能放手呢?
所以安吉爾帶著這臺機器,重返英國,跟伯登決一死戰。
5
回到英國的安吉爾,重新找到Cutter,他希望在一個伯登能夠注意到的劇場,舉辦一百場演出。
隨著演出的開展,這果然引起了伯登的注意。伯登在第一百場演出的時候,喬裝打扮跑到后臺,他一定要找到安吉爾的秘密。
安吉爾在后臺安排的看守人是兩個瞎子,所以伯登輕易進入了后臺。他被自己看到的場景嚇到了,安吉爾遁入機器的下方,是一個水箱。
就是當年,安吉爾老婆溺死的那種水箱。
瞬間,安吉爾從舞臺上方掉入水箱,水箱的鎖不是表演用的假鎖,而是真的。伯登想要找到鑰匙,救安吉爾,但是擁有鑰匙的瞎子看不到這危機的場景。伯登大聲呼喊,但是沒有用,他找來錘子敲打玻璃,最后,安吉爾還是被溺死了。
伯登謀殺安吉爾的罪名成立,被判處絞刑。
6
大家肯定以為這就是故事的全部了,但其實說到現在,我只說了故事的一半。
因為安吉爾作為主角,伯登作為配角的故事只是電影的一半。電影的另一半,伯登是主角,而安吉爾只是第二配角。
為什么這么說呢?
因為伯登的故事中,主角和第一配角完美融合,騙過了所有人。一個是伯登,另一個是法隆。也許法隆的戲份,大家看到的不多,只覺得伯登很信任他,沒有他不行。為了法隆,伯登甚至放棄了妻子和情人。這太不可思議了!!!
沒錯,你的疑問是對的。伯登為什么對一個很少說話,癡癡胖胖的法隆這么上心呢?這就是最后的大秘密!
伯登,一個魔術天才,性情比較沉穩,他堅信魔術的真諦是犧牲,他的愛人是妻子Sarah。法隆,伯登的孿生兄弟,性情比較冒進,愛爭勝負,他的愛人是熱情美麗的情人奧利維亞。
所以生活中、魔術中,他和波隆都共同擁有一個身份。今天哥哥是伯登,弟弟是法隆,明天哥哥是法隆,弟弟是伯登。
他們擁有共同的妻子和情人,一個被子彈打斷了指頭,另一個也甘愿剁掉指頭,做到完全一樣……他們完全融入了彼此的生活,沒有人知道他們是兩個人。這是他們為魔術做出的犧牲,也是安吉爾被誤導認為伯登沒有用替身完成遁移魔術的終極秘密。
7
冒進的伯登,因為扣錯了繩結,導致安吉爾妻子溺死。穩重的伯登代替他去葬禮,所以安吉爾問他到底扣的什么結的時候,他回到不知道。
冒進的伯登不愛Sarah,所以他對Sarah不好,總是讓她傷心。而最要命的是,Sarah是一個人肉測謊儀,當冒進的伯登說愛她的時候,她每次都能發現,他在說謊,并且因此更加傷心不已。最后,也是因為冒進的伯登和Sarah的爭吵,Sarah選擇了自殺。
在Sarah自殺以后,奧利維亞問冒進的伯登關于他的妻子,他說“我愛的一直是你,我一直沒有愛過Sarah。”這讓奧利維亞以為他是薄情寡義之人,所以離開了他。
穩重的伯登,一直默默承受著這些失去。因為他也是一個執著的人,他堅信著這些都是他為了魔術做出的犧牲。盡管他多次,警告過冒進的伯登,不要和安吉爾對著干,但無濟于事。
最后,冒進的伯登被抓入獄,穩重的伯登只能以法隆的身份存活于世。但是女兒的撫養權被恢復貴族身份的安吉爾剝奪了,穩重的伯登決定反擊。
8
在伯登入獄后,Cutter也發現了安吉爾的秘密 。原來一直安吉爾不允許他進入后臺,讓瞎子看守后臺的原因,就是因為復制人。所以安吉爾并沒有死,只是重新做回了他的貴族。
知道了安吉爾的殘忍以后,知道了伯登的秘密以后,Cutter決定幫助伯登。
以為戰勝了伯登的安吉爾,決定將那個不詳卻異常強大的機器塵封起來。Cutter幫助他收起機器,同時安排了伯登在空隙進入收藏地點。
安吉爾看到站在眼前的伯登,這才恍然大悟。Cutter說得沒錯,伯登的遁移魔術就是用了替身,只是這個替身是犧牲的孿生兄弟。但是說到犧牲,這兩個孿生兄弟,都是犧牲者。
沉迷的安吉爾,生命的最后明白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自己什么也沒有得到。
伯登殺了安吉爾以后,仔細看了著火的倉庫,那里有100個水箱,每個水箱里都有一個被溺死的復制人,那都是安吉爾。
Cutter在最后也告訴了安吉爾真相,被溺死的感覺根本不是跟回家一樣,而是非常痛苦。所以安吉爾復制人,被溺死100次,每一次的痛苦都是異常恐怖的,只是他們都沒有辦法訴說了。
原來安吉爾也是付出了犧牲,只是他的犧牲與其說是為了魔術,倒不如說是為了自己的沉迷。
9
每一場魔術表演都有三個步驟。第一步是“以虛代實”,第二步是“偷天換日”,第三步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化腐朽為神奇”。
諾蘭電影的展現方式跟魔術一樣,非常的神秘而瑰麗,這是一部絕對值得看上多遍的電影。而且男主角演技非常棒,一個后來演了“蝙蝠俠”,另一個后來演了“金剛狼”。有人開玩笑說這部電影又叫“雙生蝙蝠俠大戰復制金剛狼”,其實也非常貼切。
無論是安吉爾還是伯登,他們都熱愛魔術,所以這份執著讓他們成為魔術的頂尖高手。
而安吉爾和冒進的伯登,越來越沉迷于戰勝對方,這種沉迷已經背離他們執著魔術的初衷。就像特拉斯和愛迪生一樣。
執著,屬于每一個有夢的人,它帶領我們堅定地走下去。
沉迷,如同飲鴆止渴,帶著每個尋夢人走向毀滅。不要以夢想為借口,干起沉迷的勾當。
如果可以,希望每一個有夢想的人都可以尋找到那份倔強的執著,拋棄那份毀滅性的的沉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