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70年代的英國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有著令人著迷的敘事方式。如同在數字和3D橫行于世的當下,堅持膠片拍攝和使用IMAX系統成為其特立獨行的創作標志。膠片與IMAX相輔相成:相比數碼,膠片的寬容度更大,層次感更強,效果更自然,放大的效果也更逼真;IMAX則是比傳統膠片更大和更高解像度的放映系統,適合大銀幕播放,視覺沖擊感更強。兩者結合在一起,適合大影院的超大銀幕放映。
從這個角度來說,諾蘭的影片從制作伊始就傾向大手筆。于是,無論是《記憶碎片》的精妙結構,還是《盜夢空間》的神奇構思,以及《蝙蝠俠》的跌宕情節,你能感受到的,除了震撼,還是震撼。
包括2006年由華納電影公司出品的《致命魔術》。
世紀之交的倫敦,維多利亞王朝的娛樂主流除了歌劇,就是劇院魔術。那也是一個科學技術大爆發的年代。師出同門的波登和安吉爾期望在萬人矚目的魔術舞臺上成就人生。聽從老機械師卡特的建議,兩人去探究一位中國大師魔術表演的奧秘。
舞臺上的中國大師老邁龍鐘,腳步蹣跚,但憑空變魚缸的手法卻華麗驚艷,臺下掌聲雷動。魔術師的后臺是不允許外人進入的,波登與安吉爾決定從表演結束后大師攜帶道具的情況來一尋究竟。
夜幕迷離。弓腰駝背、雙腿羅圈的中國大師未能注意到隱在街角尋找答案的兩位新銳,一如舞臺上的顫巍登上自己的汽車,揚長而去。對魔術天生敏銳的波登頓悟了端倪,感慨道:自我犧牲才是精彩魔術的代價。安吉爾則在和妻子獨處時,腿夾魚缸,以身著長袍為掩飾復制了這一魔術。對中國大師為表演魔術而在生活中也隱藏本性的做法驚異不已。他說:我做不到。
那時,他還沒有更遠理想更大野心,他不理解為了成功所付出的代價。
同很多故事橋段一樣,兩人注定要分道揚鑣,導火索是一次魔術事故中安吉爾妻子的意外去世。傳統的水缸逃遁魔術總是能吸引很多人的眼球。為達到更高的魔術境界,在獲得安吉爾妻子默許后,波登采用了更加牢固不易滑脫的藍氏結取代傳統結的打結方法。遺憾的是,她未能打開這個結從水缸中成功逃生,一次失敗的魔術表演付出的是生命的代價。魔術團因此解體。波登自責不已,安吉爾痛不欲生。
四處打零工尋找生計的波登在一次魔術表演中結識了后來成為自己妻子的莎拉。為了生活,他決定嘗試更加刺激卻能吸引人群的徒手接子彈魔術。卻被前來觀演的安吉爾識破暗樁,放入了真的子彈,波登付出了左手兩根手指的代價。
與老機械師卡特合作的安吉爾演藝道路也非一帆風順。表演中被喬裝的波登勘破機關,造成觀眾受傷,只好關門歇業。在相互的明爭暗斗和猜疑妒忌中,這對昔日好友小心翼翼地維系著自己的地盤,提防著對方的暗箭。波登熱衷技術突破,以推陳出新取勝;安吉爾則擅于表演,以包裝華麗見長。倫敦上空漸漸升起兩顆魔術新星。
希望成為獨一無二的巨星是每一個志身此道中人的共同夢想。為了爭奪魔術界一哥的地位,波登研發了新魔術移形遁影:此間消失,彼端出現。表演拉走了大量觀眾。安吉爾即使將自己助手派到波登身邊充當臥底盜得筆記卻仍無法解開這個玄幻之謎。為了引回觀眾,遵照機械師卡特的建議,他尋來一個酷似自己的演員,來充當自己表演移形遁影術的替身。然而,即使登上倫敦的大小報紙的頭條仍讓他心存遺憾:波登的移形遁影在技術上終究登封造極,自己如何才能掌握正版的真正玄機?坐在暗倉中看著替身在表演成功后的掌聲雷動,自己如何才能直面觀眾驚異的歡呼?他曾向卡特建議自己和替身的出場次序調換,卻遭到否定:畢竟遁影之前的表演橋段安杰爾才更加拿手,替身的出場雖是表演高潮卻也臨近謝幕。
安吉爾需要更大的突破。他以綁架波登機械師的要挾換來移形遁影術的秘密:特斯拉。
需要重溫一下歷史。特斯拉,交流電發明者,多相電力傳輸技術奠基人,生涯取得近千項重大發明。因和愛迪生的意見之爭而遭遇排擠,是科學界一個較有爭議的人物。如今在很多娛樂節目中制造閃電效果的特斯拉線圈便出自他手。在很多科幻片中,特斯拉被塑造成科學怪人,邪惡機器制造者。而在本片,原本用于無線輸電的特斯拉線圈被塑造為一臺復制機器。
回到影片。兩人剛剛分道揚鑣不久,特斯拉在一次科技博覽會上制作的閃電線圈雖然炫目,但因安全性受到質疑而被世人冷落。而彼時正是一個魔術借助科學力量不斷酷炫效果的的黃金年代。波登和安吉爾恰恰同時參加了這次展覽。要挾波登成功后的安吉爾愈發堅信,波登的移形遁影魔術的確是借助了特斯拉神奇的科學力量。
安吉爾決定到美國去尋找能使自己化繭成蝶的特斯拉。卡特無可奈何地勸慰他:到此為止吧,著迷是年輕人的游戲。就像此前安吉爾在替身漫天要價而仍執意登臺時卡特的規勸:你成名太快,最好別出紕漏,不要表演無法掌控的魔術。老機械師世事通透,幾十年的滄桑浮沉換來的是對人性的洞悉通明。然而,安吉爾去意已決。
面對誘惑,又有幾人能及時收手?
如愿以償的,美國之行使安吉爾得到了他想要的完美魔術。然而,特斯拉機器所展現的,還是魔術么?波登移形遁影魔術的玄幻,果真是得益于特斯拉么?那座光怪陸離的暗門之下,為何藏有一座巨大的水缸?看守機關的守衛者,為何卻是一位盲人?欲望的取舍之間,人性的抉擇面前,一場匪夷所思的陰謀交鋒才剛剛開始……
影片的敘事方式烙印著濃烈的諾蘭風格。雖然中文名叫《致命魔術》,但片中并沒有太多的魔術展示,或者說,魔術只是導演借助表達的一個工具。英文名叫做《the prestige》,威望、聲望、聲譽的意思。為追求浮華所付出的代價,面對名利所作出的抉擇,才是諾蘭要真正表達的主題。在外文片名譯制方面,譬如《魂斷藍橋》(Waterloo Bridge) 、《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Wind)之類的經典翻譯少之又少,倒是施瓦辛格的電影必定要冠上“魔鬼”,馬特·達蒙的一定是“心靈”,威爾·史密斯當了一輩子的“戰警”,莎朗·斯通注定要跟“第六感”扯上干系,布魯斯·威利斯總是非常“終極”,哈里森·福特一天到晚收到“追緝令”,實在不好翻譯就用199x某某風云,或者用驚爆、風暴、生死戀、XX總動員、全民XX這類用下半身翻譯的片名大行其道。拜托,又不是寫黨政文章,復制粘貼就能完成任務。
扯遠了,繼續敘事風格剖析。
拋開剛開始短短2秒鐘一個看似和劇情沒有任何聯系的奇妙開端。劇情伊始便是一個老魔術師的魔術解說與移形遁影術的蒙太奇交織:
每一場魔術表演都有三個步驟:第一個步驟是“以虛代實”,魔術師秀出一個真實的東西,一副牌、一只鳥或一個人,讓你看這樣東西,叫你檢視它,看它的確是真的,平常得不得了,但是,其中一定有假。第二個步驟是“偷天換日”,魔術師利用這個普通的東西,做出令人嘆為觀止的表演。現在你很想找出秘訣,但是絕對找不到,因為你根本沒有真正在看。你并不是真的想知道,你只是想被騙。但是你還不會鼓掌,因為把東西變不見還不夠,你必須把它變回來,所以魔術都有第三個步驟,最難的部分,我們稱之為“化腐朽為神奇”。
不同的是,老魔術師的小鳥化為神奇,而移形遁影術卻成為懸案。
這是影片的伏筆。
之后,波登離奇入獄,翻閱律師送來的被害的安吉爾的日記,又通過日記里的安吉爾,回顧安吉爾通過臥底盜來的波登的日記,兩本日記相互交織,直到最后,再次出現三個步驟。
貫穿整部影片的蒙太奇至此前后呼應。
安吉爾不是因魔術事故淹死在水箱里么?那么卡德洛爵士又是誰?波登不是因殺害安吉爾被執行絞刑么?那么向卡德洛開槍的怎么還是波登?
答案在影片剛開始的2秒鐘。寂靜的山嶺,漆黑的暗夜,遍野的禮帽,敘述者問:Are you watching closely?同樣的話,波登見到自己心儀的女士,對她的侄子說:Are you watching closely?被推上絞刑架前,波登對獄警說,Are?you watching closely?
影片反復地提示,就像年幼時候長者對你不厭其煩的警醒:你的確在仔細看嗎?
最后,安吉爾對卡特說:我曾試著不牽扯到你。
波登對法隆說:我對不起莎拉,我不是要故意傷害她。
兩人都追悔莫及。
可是,逆耳忠言怎能敵得過年少輕狂,誰又能穿越那段青春時光?
是的,你在仔細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