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一個春暖花開的季節,一個連空氣都彌漫著愛的季節。看到五顏六色盛開的花朵兒,便會讓人想起許多如花一般美麗驕傲的女子。有些女子是桃花,紅紅粉粉,眉眼妖嬈。有些女子是木兮,美的不動聲色,情到濃處,懂的人才懂。
從古至今的女子很多,美而慧的女子也不少,美而慧又有故事的女子,那便是一處傳奇了。
林徽因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這兩句話,寫的就是林徽因,一個從江南走出來的奇女子。她的心是一朵蓮花,是夢中期待的白蓮,用一輩子的飛翔,換來世人的仰望。
林徽因,她是名門望族的大小姐,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愛著才華洋溢的詩人,卻嫁給了儒雅的建筑家,她的一生美麗而優雅。
許多人說林徽因是幸運的,也是幸福的,她讓徐志摩喜歡了一生,讓梁思成寵愛了一生,讓金岳霖守候了一生。世間哪有幾個女子可以有這樣的境遇,也就是林徽因能處理的這樣完美,這樣自然。
16歲的她在英國遇見了充滿才情的徐志摩,面對徐志摩的瘋狂追求,林徽因并沒有答應,或許我們現在都不清楚,她的心里是否真正的愛著徐志摩。但我們明白的是,林徽因是一個聰明的女子,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她說她跟徐志摩的情愫如同迷霧里的幽巷,看不到盡頭。徐志摩愛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用詩人浪漫情趣想象出來的我,而生活從來都不是詩。
林徽因的美是優雅的,也是智慧的,之后她選擇嫁給了梁思成。當梁思成問她為什么是我的時候,林徽因是這樣回答的,她說“答案很長,我要用一生的時間來回答你,你準備聽了么?”為什么林徽因嫁給梁思成,而我們都覺得她戀的是徐志摩,這大概就是一個女人的最高境界吧!她在愛情里是理智的,可以有許多情,但卻忠于一份愛,可以有許多的追隨和仰慕,但只選擇了一份扶持和尊敬,這便是林徽因的高明。
溫柔要有,但不是妥協,在安靜中,不慌不亂的堅強。不是每一個女子都有這樣得覺悟。但林徽因卻做到了,她把婚姻當做藝術品來經營,在感情上謹慎克制,在婚姻里心思玲瓏,所以在梁思成的心里,林徽因是一朵蓮花,是一個優雅的女神。
這就樣一個聚集才情與美貌,美滿婚姻于一身的女子,仍抵不過疾病的侵襲,在林徽因的養病期間,仍堅持讀書,寫詩,并把家里布置的別具一格,風雅至極。我們不得不佩服林徽因這樣的女子,一個浪漫優雅的女子。梁思成無法用優美的文字表達對林的愛戀,所以他用昆曲里的唱詞來形容林徽因“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在這樣春暖花開的季節里,便會想起她的那句“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或許這就是林徽因留給世人最鮮明的印象,一個美麗而優雅的女子。
張愛玲
如果說林徽因是夢中期待的白蓮,那么還有這樣一個女子,我們卻不知道用什么花來形容她,她就是張愛玲。正如白落梅所說沒有哪一種花可以比擬張愛玲。相比林徽因的幸福,張愛玲的生活或許就沒那么舒服,要不然怎會寫出“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子,上面卻爬滿了虱子”這樣的經典名句。
張愛玲小時候的家庭并不幸福,父親出身名門,不學無數,母親是軍閥的小姐,由于觀念的不同,父母的婚姻南轅北轍,最后母親選擇出國留學。這給她年幼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所以說,張愛玲的心必須是堅韌的,是強大的。
但是歲月對張愛玲并不溫柔,眾所周知的是她和胡蘭成的一段情。這對相差14的年齡,最終還是讓這段情走到了盡頭。戀愛中的張愛玲是深情的,也是執著的,盡管胡蘭成的年齡大,身份尷尬,但張愛玲還是義無反顧的嫁給了他。我們很難想象,張愛玲性情乖張,從小家庭生活不幸,對婚姻有畏懼,但還是選擇胡蘭成,這是怎樣的愛,怎樣的情,才可以做出這樣的決定。
在這段情里,胡蘭成選擇了背叛,盡管張愛玲一次次的選擇原諒,但卻沒有換回胡的真情。深情女子,薄情漢,所以張愛玲義無反顧地抽身離開,繼續自己的生活。于丹贊揚她“她的愛是不顧一切,不受束縛地去投入,釋放一顆赤字之心,只求自我的成全與完滿,全源于她自我內心的強大”。
張愛玲是個很決絕的女人,不愛的時候視同陌路,相愛的時候全情投入。停留是剎那,轉身即天涯,放下過去,非我薄情。這就是張愛玲,一個勇敢而強大的女子。
張愛玲的作品或多或少的來自于對生活的感悟,她的文字永遠那么老辣,一刀見血,一針封喉,像一把華麗而寒冷的劍,她優雅地揮舞著。她的愛情像一場絢麗而冒險的旅程,是那樣的飛蛾撲火。
張愛玲,民國世界的臨水照花人,有十里洋場的愛情故事,有華美悲涼的香港情愫,還有離群索居的人生遲暮。她的人生就如同她的小說集名字那樣傳奇。
每一個女神,都活得很努力,無論是林徽因還是張愛玲,她們的才情與智慧,是生命的饋贈,也是努力的結果。如果你也是一個女子,也可以成為你想要的樣子,像林徽因一樣優雅,像張愛玲一樣強大。等多年之后,再回顧生命的長河,我們留下的是那首最美最響亮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