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這樣一句話: " 你不能指望微波爐有洗衣功能,關鍵是,你到底想要一個微波爐,還是一臺洗衣機。 " 其實人人都明白知足常樂的道理,可偏偏有些人就是喜歡仗著別人的好得寸進尺。
在愛情里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我話多的時候,你嫌我啰嗦;我話少了,你又懷疑我不關心你。我給了你愛,你還要物質;我給了你物質,你又要天上的月亮。
可是,愛情里從來就不是誰應不應該對誰好,而是誰愿不愿意對誰好。我愛你,所以我盡我所能對你好,可是為什么我對你這么好了,你還是不滿足?
01
長大后才懂得 " 別人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 " 這個道理。這個世界上沒有那么多無緣無故就會對你好的人,更多的人還是希望曾經在你身上付出過的,有一天能以他們需要的方式收到反饋。所以本來就沒有人必須對你好,只有愛你的人,才會容許你的無理取鬧。
嬌嬌曾經向許多朋友炫耀過她的男朋友阿華,阿華什么時候給她買了一套限量版的化妝品,什么時候在一個小時內給她撥了幾十次電話,什么時候從出差地趕回來只為了在凌晨為她慶生,什么時候又惹她生氣了每天拿著花在她家樓下等她出現給她道歉。當時我們都在想,她真幸運,有個這么體貼又愛她的男朋友。
只是,這段感情最后也只維持了兩年多。
分手是阿華提的,理由是:嬌嬌太自私。當時嬌嬌感冒在家發了低燒,一生起病來人就變得越發嬌氣,執拗地要在外市陪領導出差的阿華馬上回來。阿華無奈地哄了她大半個小時,嬌嬌仍然堅持覺得 " 女朋友的事情再小,都是天大的事 " 。一邊是臉色嚴肅的領導,一邊是毫不松口的女友,阿華第一次做了一個和從前不一樣的選擇,提出了分手。
02
嬌嬌跟我說這件事兒的時候,語氣里滿是委屈和不甘。嬌嬌說她想不明白,對方不是說很愛她嗎?那不應該每次都第一時間接電話嗎?不應該經常送自己想要的禮物嗎?不應該隔三差五地制造一個驚喜,以此深化雙方的感情嗎?不應該為自己付出最好的物質和最多的精力嗎?嬌嬌覺得,自己長得挺漂亮,學歷也高,家人也總是把自己捧在手心上,那她談戀愛的時候,對方就應該對自己無限制地寵寵寵啊。
聽她說這些,我腦子里想到的只有一個詞:公主病。這個世界上,有誰是生來就該對誰好的?他愛你,他就比你低一等?他愛你,就應該一切以你為中心?就該無條件地拋下工作拋下家人率先滿足你的需要?他愛你,那你愛他什么呢?你愛的究竟是他還是愛對你好的他?
再深厚的愛,也會因為各自為對方付出程度的懸殊最后消失殆盡。一個人不管他多么愛你,都經不起你無厘頭又無止境的折騰。
03
后來嬌嬌又談過兩次短暫的戀愛,每一次她都覺得對方不夠愛她。她說,這半年多,她總是會不由自主地想起阿華,想起阿華經常晚上十一二點把她想吃的宵夜送到家里,想起阿華在她不開心的時候給她當出氣筒。
嬌嬌問我:“你說他當時怎么就不能再讓著我一回呢?”她說她仍然沒法釋懷,從前每次分手都是自己提出來,然后等著對方來道歉求和,為什么這一次對方會這么殘忍地先提分手呢?
我當時忍不住反問了她一句: "他對你這么好,你為他做過什么呢?"
貪得無厭就像是一種病,病了的人卻常常不自知。有些人的自私,一旦成了習慣,便覺得別人對自己的好都是理所當然的。想要的東西越來越多,人就越來越難滿足。無可否認,我們都更喜歡知冷暖會浪漫的戀人,但在伸出索要的手之前,是不是應該先掂量掂量自己,我為對方做了什么?
04
一個人對另一個的好,理應是自發的,而不是對方強要來的。愛情應該是一種對等的交換,而不是單方的承擔。如果我覺得你值得,我就會對你好,如果我覺得你不值得,我就收回我的好。
一個人愛你,就會盡可能地包容你,遷就你,但他的生活不可能只有你一個人,他存在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愛你這一件事兒,他除了是你的另一半,他還有父母、朋友、工作、學習,他還有自己的人生和世界。更重要的是,出了愛你之外,他也需要你愛他。
這個世界上,就算是再深厚的愛也禁不起長久的透支,希望我們都能早點學會適可而止,希望我們愛得都別太自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