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社群為什么火?怎么運營?如何盈利?未來會怎樣?
題記:今天讀了一篇150冪公號的推送,覺得非常不錯,梳理一下,促進自己的消化和吸收,同時加入一些個人的思考,希望能夠對成長社群感興趣的伙伴有用。
一、學習成長型社群興起的原因
成長社群興起的原因很多,主要是:時代背景+個體需求+社群創業努力。
1. 時代背景中精神提升類的消費加劇
- 經濟層面,物質繁榮必將帶來對于精深生活的需要
- 社會層面,中產階級自我意識的覺醒帶來成長提升的需求
- 商業層面,消費升級浪潮中知識類的服務也逐漸興起
- 政策層面,國家鼓勵創新創業驅動創業者選擇知識創業
2. 社會個體需求旺盛
- 快節奏生活、成功學的流行、過載的信息,產生學習焦慮
- 通過加入學習成長型社群來化解學習焦慮,尋找存在感
- 大部分人開始意識到了想要成功都需要足夠的努力和進取成長
3. 社群創業者推動
- 帶有學習成長基因的自媒體社群化:比如說吳曉波書友會、趁早社群
- 個人IP的社群化:具備IP性質的KOL組建了學習型社群,秋葉PPT 和我們的幸福進化俱樂部都是這樣的
4. 社群運營工具的完善
- 微信生態系統的完善,天然適合做社群的運營和服務工作,支付也非方便快捷
- QQ的不斷轉型發展,越來越切換做學習成長型社群的建設和管理工作
二、學習成長型社群的分類
每個學習社群主題都不太相同,但又都差別不是特別大,大家做的都是一件事情,讓社群成員得到成長。
1. 自我成長類——堅持學習,持續成長
自我成長類社群滿足的是個人對于提高某一方面或某幾方面的知識素養的需求,通過社群的力量來增加學習積極性,往往從某項具體的技能學習入手組建而成。
- 李笑來新生大學強調共同寫作
- 幸福進化俱樂部主抓目標管理
- 秋葉社群圍繞PPT制作
- Scalers Talk社群強調英語學習
我的觀察:基于某個興趣點聚集起來的社群,但往往在做起來后開始橫縱向拓展學習成長的內容,不僅僅局限于最開始設定的初衷。這個是這些社群共同的特點。
2. 讀書求知類——以書會友,有書共讀
在信息碎片化時代,讀書成為一件奢侈的事,而讀書類社群便是以推薦書籍和知識導讀為核心,幫助大家提高效率,節省知識獲取成本。
- 樊登讀書會
- 十點讀書會
- 吳曉波書友會
- 知更社區
我的觀察:讀書類的社群一般都是結合線上和線下的讀書沙龍等活動舉辦,他們試圖通過線下把讀書人聚集起來,而且這個趨勢看起來越來越成功。
3. 女性生活類——大膽愛美,共同提升
女性生活類社群多以城市獨立女性和中產階級群體為主,本身經濟基礎比較好,有能力投入到對自我的提升上,并且能從社群中獲得更好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 趁早社群
- 荔枝會
- 靈魂有香氣的女子
- 香蜜會
- 私席社群
我的觀察:女性目前來看是各大學習成長社群的主力,他們比男性來說更加關注精深生活和自我意識。而且相對知識技能的學習提升,女性成長社群好像更關注姐妹式的鏈接和精致生活的共同追求。
4. 創業服務類——分享干貨,創新思維
專門面對創業者的學習型社群主要以講述互聯網領域知識、分享創業實踐干貨和拓展創新思維為主要學習內容,通過在線課程分享和線下自組織學習相結合,幫助創業者提高認知和掌握技能。
- 李善友,混沌研習社
- 羅振宇,羅輯思維和得到
- 馮新,碳9學社
我的觀察:創業服務類社群一般是高舉高打,他們的社群氛圍其實不弄,更多的是知識的傳授和學習,資源的鏈接和互動。其中特別要提出來的是羅輯思維做出來的得到APP,這個是目前內容創業類產品中的龍頭,已經具備了獨角獸的潛質。
三、學習成長型社群的普遍運營策略
社群的核心是運營,成長型社群天然的要求高標準的運營,因為用戶的可替代選擇太多了。
1. 極度重視價值觀的塑造
學習成長社群特別重視價值觀的塑造,它以鮮明的價值觀聚集調性相符的成員,并彰顯其作為學習型社群所能給成員帶來的獨特影響。
- 吳曉波:“認可商業之美,崇尚自我奮斗,樂意奉獻、共享,反對屌絲經濟”
- 知更社區:“過一種深刻的生活”
- 幸福進化俱樂部:“慢慢來,持續做,成長從易開始”
2. 構建去中心化組織,強調自主學習
學習成長型社群有意弱化“老師授課,學生聽講”這種中心化的模式,而是強調社群中每位成員的學習自主性和高參與度。
- 碳9學社倡導“三沒模式”:沒教師、沒教材、沒參考書,一切都要靠自己去找,自己去學
- 幸福進化俱樂部提倡“六大元規范”,強調社群成員的積極主動和同儕互助
- 積極主動
- 刻意訓練
- 作品聲音
- 利他主義
- 同儕力量
- 本質導向
3. 設置嚴格的入群門檻
學習不是一件輕松的事兒,不同的人在學習能力上也有差別,為了保證學習過程的高質量和高參與度,設立嚴格的入群門檻自然就顯得十分重要。
- 李笑來社群:要求微博粉絲1萬以上,公眾號粉絲2萬人以上,2000人線上群
- 芝士會:89元入會費,填寫個人信息,2次面試
- 幸福進化俱樂部:必須學習并通過入門活動“分身術訓練營”的考核才可以加入正式群
4. 建立特殊的社群儀式
學習需要儀式來促進,成長需要儀式來標志,在許多民族的傳統中,都有用成人禮來完成對個體生命成長的真正確認。
- 秋葉PPT,進群后必須自我介紹,爆照,發紅包等
- 荔枝匯:線下活動要求社群成員按照沙龍主題進行裝扮
5. 構筑詳細的激勵機制與淘汰機制
持續學習很難,進行持續且自發的學習則更難,社群內成員互相監督與鼓勵則能幫助更好地達成學習任務。
- 秋葉PPT,69群有人加入就要有人剔除
6. 線上活動與線下活動相聯動
許多學習成長型社群的日常學習任務都是通過線上渠道進行,但線下活動強烈的社交屬性能最大程度發揮學習成長型社群相互監督、共同成長、抵御焦慮和孤獨的特性。
- 芝士會:6個城市分舵
- 幸福進化俱樂部:33個分舵
四、學習成長型社群的商業模式
學習成長型社群的商業模式與其他類型的社群基本相同,但是在具體的變現方式上主要是從知識價值的層面切入。
1. 會員費
- 入會費
- 學習培訓費用
- 參加活動費用
2. 知識變現
- 知識訂閱產品
- 培訓課程
3. 社群電商
- 販賣適合社群的產品
4. 廣告推廣
- 贊助商
- 廣告商
5. 投資和IP孵化
- 篩選好項目投資
- 幫助成員落地項目
- 孵化IP進行變現
五、學習成長型社群的未來趨勢
目前社群是處于一種短暫的爆發階段,很快將會走向分化。
1. “大的越大,小的越多”
“大的越大”,指的是現階段已經成熟、具有相當影響力的社群,比如吳曉波書友會、混沌研習社等,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將會進一步聚合、擴展,形成大IP、大社群。
“小的越多”指的是在大社群、大IP外,一些更加垂直、更加私人、更加地域的小型學習成長社群,將遍地開花。
2. 社群工具地位凸顯
- 現在的很多社群工具,都是從微課、分享切入,打入學習成長型社群的一個角落,而在社群關系承載、社群運營、社群管理上需要一個更好的工具切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