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街頭巷尾還是電視廣播,時下的年前人講話總喜歡用一個詞語“然后”,這似乎已經變成了這一代人的口頭語,縱觀國內幾代人來看,我們的80/90/00后使用頻率是最高的,那么我們不禁要問,到底是什么原因讓“然后”變得如此流行。
拋開使用頻率飆升的原因不談,我們先來看一下“然后”的定義,“然后”是用于順承復句的后一分句的句首,或一段的開頭,表示某一行動或情況發生后,接著發生或引起另一行動或情況,有的跟前一分句的“先”、“首先”相呼應。表示接著某種動作或情況之后。從這個解釋來看,“然后”是連詞的性質,有著接續上一句話的作用。那么除了這個詞之外,難道沒有其他連詞具有同樣的作用嗎,當然不是,例如”因為“、”所以“、”然而“、”但是“、”接下來“這樣的連詞多不勝數,為什么“然后”卻備受青睞呢。
這里我們需要反觀一下我們的教育環境,我們國家的語言教育是列入一門叫做“語文”的科目中的,通俗的講“語文”就是“語言文學”的簡稱,但是幾十年來的教育實踐告訴我們,我們的中小學只講文學,不講語言,這也就導致接受應試教育的這一代的人,缺乏語言訓練,貧乏的語言口語應用,只能使用通俗的口語習慣用詞,當然會使部分詞語使用量不斷上升了。
另外,還需要注意的是,“然后”也是表示邏輯的詞匯,在我們的大腦不能完成快速準確的邏輯分析時,“然后”就是我們停頓思考,大腦分析運算的暫頓性詞語,當我們找不到邏輯點,發現不了前因后果,思維速度過慢時,口邊出現能夠讓我們語言邏輯不錯亂的第一詞匯就是“然后”。
還需要注意的是,這個“然后”習慣的出現,也與電視娛樂媒體的興起有關,80年代港臺娛樂異軍突起,大陸年輕人通過電視媒體渠道經常會看到一些港臺藝人接受采訪講話,因這些藝人普通話不熟練,經常使用“然后”、“嗯”、“額、對”等能夠暫緩其語速來思考的詞語,因而也有這方面的影響。
綜上所述,過多的使用“然后”會讓我們越來越詞匯貧乏,希望大家能夠盡量避免不必要的使用“然后”,只有這樣,“然后”我們才能更好地表達我們最真實完整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