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要不要鼓勵孩子爭第一?
淡化不必要的競爭,正視不可避免的競爭,讓孩子學會對過程的體悟,而不是對輸贏的關注。幫助孩子學會以解決問題的思維面對競爭的失敗,既不為失敗自暴自棄,也不為成功沾沾自喜,并從中學會與他人的合作,這些對其未來的發展都有重要意義。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聽到這樣的聲音,你看明明的英文說的多好呀,你也要多練習。今天你們來比比誰吃的飯比較多……這樣比較下來,并沒有激勵孩子,而是讓孩子只關心,我和別人比是什么樣子的,而不關注自己做事怎么樣,我的能力本來是什么樣的。這樣鼓勵孩子競爭,孩子會反而越膽怯,過于注重結果,失去平常心。結果反而不好。
人生不是比賽,無須時刻比較,每個人都一樣,人沒有優劣之分,只是個體差異和自己的特點。孩子容易接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不要事事和人比較?;夂⒆友壑械暮煤筒?,引導孩子尊重每個人的特點。
家長和老師要淡化幼兒之間的比,有時候孩子吃飯要比多少,我們要說,你們的胃好像一個小口袋,每個人的口袋大小不一樣,吃飯不是比賽,而是得到均衡足夠的營養,自己覺得小口袋已經裝滿了有足夠的能量幫你長大,就可以離開飯桌了。
我們應該讓孩子明白,生活學習人生不是比賽,吃飯是為了自身成長,整理東西是為了房間整潔。要潛移默化地引導孩子注重事情本身,注重過程,而不是把眼光放在別人身上,用別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人生不是比賽,不需要時時刻刻把孩子放在跑道上和別人比。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保持長處,彌補短處,激發內在動力,主動進步。
正確評價的力量,對事不對人。
不要盲目的用別人的成績來衡量自己的孩子。
不管有沒有競爭,孩子都應該客觀的評估自己,評估目標和困難,調整策略。用成長型思維,發現自己可提高的空間,并努力去提高,競爭就沒什么壞處。
耐心等待孩子成長,培養孩子的綜合能力。
注意孩子的年齡,什么年齡做什么事。幼兒對外部事物或他人的認識和評估對目標的評估對問題的解決等都不成熟。過早讓孩子關注競爭,關注輸贏往往會讓孩子無法面對失敗和挫折。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培養孩子團隊合作,與人交往,調節情緒等能力,這些都不可偏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