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到不能被忽視》,最近在看這本書,很慚愧書還沒看完。不過開篇的觀點已深深震驚到我。
‘追隨自己的激情’這個建議很危險。”作者開篇就拋出了這個觀點。
要知道有多少的成功人士、大師、專家、達人、牛人(有點湊字數的嫌疑了,總之就是各種狠角色)。他們中的極大多數向我們傳達過這樣的信息,"因為熱愛……,所以我跟隨著自己的心/熱愛(激情),義無反顧的投入到……事業當中來。"
作者用哲學和神學雙學士、比較宗教學的碩士托馬斯來舉例。看著托馬斯這一堆學位頭銜,就可看出他對宗教、神學的熱愛。托馬斯跟隨著自己的熱愛與激情,耗費了九個月的時間申請,進入深山,成為了一名全職的禪修者。經歷了全職禪修生活、學習、頓悟。歷時一年,托馬斯參透——看穿了世間萬物本質上是統一的,而這種統一性構成了佛教對這個世界的核心理解。
托馬斯追隨自己的激情,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但這并沒有奇跡般地讓他的人生變得美好。
書中再次列舉了強有力的例子——喬布斯,喬布斯曾在公開場合演講表示,做事要追隨自己的激情。而作者細數喬布斯的生平細節,力圖說明,蘋果公司的誕生并不是出于激情,而是出于一個幸運的轉機,是“小打小鬧”結出的意外的碩果。
結論仍是如作者開篇就拋出的觀點一樣。追隨自己的激情”這條建議并不是特別有用。
記得學生時代老師會告訴我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很多"狠角色"告訴我們要做自己熱愛的事,才會為此奮斗終生。更有兢兢業業工作一輩子的老一輩告訴我們,干一行愛一行。這些觀點我們細細品味,他們好像都是相通的但似乎又因微妙的差別而大有不同。
作者又列舉了著名的電臺主持人艾拉·格拉斯的例子,艾拉·格拉斯在電臺工作多年,無論劇務、攝像、音響,通通都接觸過,最后終于找到了自己最熱愛的主持人這一職業。
格拉斯強調,需要花時間修煉某一項擅長的技關鍵是——要強迫自己去完成工作、強迫技能形成。這是最難的階段。
很多人可能都一樣,一直致力于跟隨自己的興趣與熱愛去尋找一份工作。
當看到作者給出觀點與深植我們腦海的觀念沖突時,我面該如何面對。
從小就被告知不要以貌取人。然而越來越多的服裝搭配、美妝課堂、儀容、儀態的指導理論洶涌而來。這信息爆炸的時代,新知與舊知的沖突與碰撞。我們該如何去面對呢。
順應新的,新的會層出不窮很快被替代嗎,遵循經典。那遇到上文的沖突我們又該如何呢。具體情況集體分析。
不斷吸收新知辯證、篩選、實踐、體悟、調整。面對新知PDCA理論是否對大家會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