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試復習
一、字詞版塊
蔭蔽
訣別
取決
分歧
艱難
花瑞
雪驟
梗概
感慨
確鑿
慍怒
奧秘
蒞臨
蓑笠
醞釀
耕耘
不著邊際
棋高一著
著迷
著重
悔恨
誨人不倦
混為一談
恍然大悟
截然不同
人跡罕至
美不勝收
各得其所
發髻
貯蓄
佇立
粗獷
空曠
黃暈
暈船
澄清
干燥
寬敞
倘若
嬌媚
應和
隨聲附和
寬敞
倘若
笨拙
咄咄逼人
宛轉
薄雪
單薄
漲水
頭昏腦漲
彩棱鏡
嘹亮
淅瀝
菡萏
侍弄
二、文學常識版塊
《天凈沙·秋思》——馬致遠——戲曲作家、散曲家——《漢宮秋》。
元曲四大家:
《五猖會》抒發了“我”參加五猖會激動高興的心情。
王灣和馬致遠雖處不同時代,但《次北固山下》和《天凈沙》主旨相同。
《觀滄海》是一首樂府詩,曹操詩以慷慨悲涼著稱。
敬辭還是謙辭?“君”“家君”“尊君”“見教”“垂詢”
海倫·凱勒,英國作家、教育家、慈善家,代表作小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散步》一文中,全家三輩四口散步事件,引發作者“生命的感慨”,抒發一種交織三代人的濃濃親情。
《春》描繪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迎春圖四幅圖。
《朝花夕拾》寫了質樸善良的長媽媽,頑固不化的壽鏡吾,覺醒潦倒的范愛農。
三、默寫版塊
1.《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借月傳遞對友人牽掛的句子是:
《次北固山下》王灣借“歸雁”捎去對家鄉親人的思念是:
2.王灣《次北固山下》勾勒北固山下壯闊圖景的詩句是:
3.崔顥曾說“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馬致遠“ ??????????????????????”與其意境相同。
4.《夜上受降城聞笛》中,用“ ??????????????????????????????????”表達千萬征人沉重的思鄉之情。
5.《峨眉山月歌》點明時令,敘寫青山吐月優美意境的詩句是:“ ?????????????”
6.“ ??????????????????????????????”《江南逢李龜年》,杜甫借江南暮春之景,感慨與故人重逢。
7.《觀滄海》中一動一靜,著力渲染大海蒼茫動蕩氣勢的詩句:“ ????????????”;描寫詩人想象的句子是:“ ????????????????????” ?????????????
8.馬致遠《天凈沙·秋思》名詞性短語連排。抓住毫無生機的景物,表現深秋傍晚典型特點的句子:
9.杜甫《江南逢李龜年》寫過去之盛,為下文做鋪墊的句子“ ???????????????????????” ?,年老病衰的杜甫表達與故人重逢的復雜情感句子是:“ ?????????????????????”。
10. 《論語》中對富貴態度的句子是:“ ???????????????”;別人誤解自己的句子是“ ?????????????”;論述人生志向的句子是:“ ????????????????????”。
四、詩詞賞析版塊
《次北固山下》(首聯、頷聯、頸聯、尾聯)
1.情感:
2.“風正一帆懸”賞析“正”和“懸”字:
3.頷聯畫面:
4.這首詩描寫了什么景象?
5.“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賞析:
自然理趣?
如何表現?
手法?
詩詞賞析《峨眉山月歌》
1.“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畫面:
2.詩人情感:
3.構思精巧:
[if !supportLists]4.?[endif]“影入平羌江水流”,賞析“入”和“流”:
詩詞賞析《受降城外聞笛》
1.“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沙如月”畫面:
2.詩人情感:
詩詞賞析《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1.“楊花”“子規”兩個意象,有什么作用?
[if !supportLists]2.?[endif]“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賞析:
詩詞賞析《天凈沙·秋思》(題目?)
1.情感:
2.“夕陽西下”的表達作用?
3.主旨句:
4.“小橋流水人家”一句描繪溫馨恬靜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詩詞賞析《行軍九日》
1.這首詩中的典故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情感:
3.“遙憐故鄉菊,應傍戰場開”怎么表現作者的情感?
五、名著《朝花夕拾》版塊
1.阿長
阿長是魯迅小時候的保姆,給我買《山海經》,讓魯迅對文學產生興趣。魯迅記述兒時與阿長相處的情景,描寫長媽媽善良、樸實、迷信、嘮叨。魯迅對長媽媽由“不太佩服”到“充滿敬意”。
2.衍太太
衍太太慫恿我偷母親的東西變賣,并傳播謠言,“我”對衍太太這個庸俗市井婦人充滿厭惡。衍太太讓我在父親去世大喊,我為此后悔自責沒有讓父親安靜離去。表達作者每念此的不安、痛苦,以及對父親的愛和痛惜。
3.藤野先生
魯迅日本留學學醫的老師。藤野先生添改作者講義,糾正作者解剖圖。不歧視他,對他熱情友好,尊重理解他的選擇。對魯迅的生活習慣、治學態度產生深遠影響。
4.范愛農
“殺的殺掉了,死的死掉了,還發什么屁電報呢。”
范愛農是覺醒的知識分子。他倔強耿直、愛國進步,但性格懦弱、憤世嫉俗、負責任但窮困。
《范愛農》追敘作者在日本留學時和回國后與范愛農接觸的幾個片段,描述了范愛農在革命前不滿社會黑暗、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表現了魯迅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
5.魯迅
在《》中,我們看到一個樣的魯迅?
在《藤野先生》中,我們看到一個感念師恩,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的魯迅。
在《五猖會》中,我們看到一個盼望觀看迎神賽會,但最后被父親強迫背誦《鑒略》,我最終背會但毫無歡樂心情的魯迅。批判了強制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璀璨。
在《朝花夕拾》中魯迅是個性格活潑,身心健康的孩子。他拔何首烏,摘覆盆子,有好奇心、探索欲、想象力;他喜歡小動物,隱鼠,仇貓。愛憎分明,有同情心;他在私塾畫繡像,天性自由,好動,頑皮。
6.散文集《朝花夕拾》多側面的反映了魯迅先生青少年時期的生活。
《五猖會》中①我在看戲前要求背書的恐懼 ,讓我們對比出現在學習氛圍的寬松和對學生個性的尊重;《藤野先生》中②修改我所畫的解剖圖,則啟發我們應該更加懂要做一個嚴謹的人;而《父親的病》中 ③父親在庸醫延誤下喪命 ,則會讓我們對比出現在醫學的發展和對生命的關注。
六、古文版塊
《論語十二章》
1.解釋
不亦說乎三省不亦忠乎傳不習乎飯疏食溫故而知新篤志
不堪其憂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切問而近思三十而立
2.翻譯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對比閱讀“察其所以然”?
《古文兩則》
1.解釋
期行去后乃至因風起相委而去下車引之入門不顧
2.翻譯
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芳入門不顧。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
3.元芳是一個怎么的孩子,你怎么評價“入門不顧”?
4.元芳的故事給我們了什么啟示?
對比:
1.吾日三省 ????三軍可奪帥也 ???????????2.學而不思則罔 ???學而時習之 ???????????
3.公大笑樂 ????不亦樂乎 ??????????????4.疏通河道 ????飯疏食 ?????
答案:
1.思鄉
2.“正”:風順;“懸”,端正高掛。“風正一帆懸”寫出船在江面上順風前行的樣子。
春潮涌起,江水浩大。江面似與岸齊平,視野開闊。江面上的風把順豐而下的船帆吹的高高鼓起。
3.冬末春初詩人在北固山下停宿時所見到的青山綠水,潮平岸闊的壯麗景象。
4.時間變化,季節交替,新舊更迭。
通過描寫景物,夜未消日已出,舊年未過新春已來的畫面,表現新舊交替的理趣。
擬人,”生“”入“賦予”日“和“春”以人的情態,生動形象表現時序交替的自然理趣,含有新事物必將代替舊事物的人生哲理。
答案:
1.峨眉山巍峨聳立,半輪淡淡秋月悄然懸掛在山頭;秋月的影子倒映在平羌江上,江水流動,月影也隨著江水前行。
2.對未來的憧憬;對故鄉的眷戀;離鄉遠行的思友之情
3.五個地名連用,空間迅速轉換,讓人感覺行船之快,即傳達了詩人江行的獨特體驗,又抒發對友人的思念之情。
4.月影映入江水,又隨江水流走,暗點秋夜行船之事。
答案:
1.舉目遠眺,回樂烽前沙漠在月光照映下如同積雪荒原;受降城外,月光皎潔,如同深秋寒霜。
2.“蘆管”發出幽怨的笛聲,觸動征人“盡望鄉”,抒發詩人濃烈的思鄉之情。
答案:
1.點明暮春時令,奠定悲涼、傷感
2.運用擬人手法,通過想象,賦予明月以人的情態,把明月當作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托明月把自己對朋友的思念和同情帶到龍標,生動形象的表達詩人的憂愁、無奈,以及對朋友的關心與牽掛。
答案:
1.天涯游子孤寂愁苦,思念家鄉的情感。
2.點明游子思鄉的特定時間,渲染悲涼氛圍,使小令情景交融,渾然一體。
3.以樂景寫哀情,襯托游子的孤獨凄涼以及對家鄉親人的思念。
答案:
1.陶淵明
詩人雖按重陽習俗登高、飲酒,但沒人送酒。寫出詩人旅途的惆悵、凄涼,暗含“行軍”特定環境。
2.思鄉,對飽經憂患的人民的同情,對和平的渴望。
3.通過想象長安故園戰火紛飛,以故園菊寫故園長安,讓讀者仿佛看到一幅鮮明戰亂圖。表達作者……
答案: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習要抓住本質和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