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孟子說:“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歲)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歲)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這一觀點所依托的時代背景是
A.休養生息政策的實施
B.井田制度的繁榮
C.農業生產技術的發展
D.商業活動的衰退
25.唐代中后期文人間流行詩歌唱和之風,“江南”成為唱和的重要主題。杭州、蘇州、 湖州、宣州(今安徽宣城)等地名常在唱和詩歌中出現。這種風尚
A.得益于穩定的地方秩序?
B.緣于坊市制度的崩潰
C.助推山水田園詩的興起
D.導致經濟重心的南移
26.南宋時書籍流行,文人刻書蔚然成風,如陸游、范成大、楊萬里、朱熹等人在各地任官期間,都曾刊行自己或先人、名宦、師友、鄉賢的著述,地方官學、民間書院 等亦以刻書為己任。這有助于
A. 士族階層的出現
B.儒學正統地位的確立
C.科舉制度的興起
D.社會文化水平的提升
27.明初,朱元璋要求百姓鄰里之間必須互相知曉丁數、職業,即“某民丁幾,受農業者幾,受士業者幾,受工業者幾,受商業者幾,這一措施意在
A.強調農商皆本
B.加強對民間的控制
C.禁止人口流動
D.促進經濟均衡發展
28.19世紀70年代之前,倫敦市場上中國茶葉價格的日常波動很難影響到中國國內的茶葉出口價格。隨著中英間電訊聯系的建立,中國茶葉的出口價格隨著倫敦市場的標價而變動,銷售數量也隨著世界經濟的變動而波動,這
A.導致中國茶葉出口衰落
B.改變了中國對外貿易的入超狀況
C.促成了世界經濟一體化
D.削弱了中國茶葉的國際市場地位
29.1920年5月,陳獨秀發表演說:“中國古人說‘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現在我們要將這句話倒轉過來說,‘勞力者治人,勞心者治于人’?!?月,他發文主張“用革命的手段建設勞動階級(即生產階級)的國家”。這反映出
A.工人待遇得到極大改善
B.民主與科學深入人心
C.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
D.工農運動的蓬勃發展
30.圖3、圖4分別為1955?1956年拍攝的動畫片《神筆》《驕傲的將軍》的劇照,兩部影片融入了中國傳統戲曲、詩畫等元素,在世界影壇上獨樹一幟。這體現出新中國藝術創作
A.探索民族化道路的取向? ?
B.以進入世界市場為主要目標?
C.擺脫外來藝術形式影響? ?
D.服務于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
31.1981年,北京京劇團實行改革,職工工資只發70%,國家不再負擔大部分福利;劇團演出費用自行解決,演出盈余留存公積金30%,上交劇院10%,其余根據“按勞分配”原則分紅。經過試驗,職工收入明顯增加。上述改革反映出?
A.非公有資本成為文化建設投資主體? ?
B.國有文化事業單位整體改制為企業?
C.新的分配方式有利于激發職工積極性? ?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確立
32.公元前6世紀中后期,庇西特拉圖先后三次攫取雅典城邦的統治權。他依照法律處 理公共事務,關懷農民,支持平民反對貴族,時人稱其統治時期為“盛世”。該“盛 世”的出現,得益于?
A.梭倫改革的制度基礎?
B.雅典民主政治的確立?
C.五百人議事會的產生?
D.貴族特權被徹底鏟除
33.1661年,英國民兵法案宣布:民兵、海陸軍隊以及所有軍事要塞和駐地的唯一最高的統轄權、指揮權和部署權,歷來屬于國王陛下,這是不容置疑的。議會兩院或其中任何一院都不能也不應要求這種權力。這說明當時英國?
A.國王處于“統而不治”地位? ?
B.國王力圖鞏固統治權力?
C.強化王權以對抗“無敵艦隊”?
D.君主立憲政體已經確立
34.20世紀30年代,美國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法西斯組織。他們采用恐怖手段破壞工人集會,殺害共產黨員、工會活動分子、黑人和猶太人。到1938年底,美國類似的組織至少有800多個。這一現象反映出當時美國?
A.經濟困境沖擊社會秩序?
B.開始推行自由放任主義?
C.國家干預經濟成效甚微?
D.擴軍備戰引發統治危機
35.1960?1970年,發展中國家對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出口額從197.8億美元增加到397.5億美元,從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進口額也從218億美元增加到413.6億美元。在國際貿易中,發展中國家岀口額比重從21.4%下降至17.6%。據此可知,該時期? ?
A.世界經濟格局發生根本性轉變?
B.規范化的世界貿易體系建立?
C.南北國家之間的經濟聯系削弱?
D.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地位下降
4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依據波茨坦盟國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的宣言,迅速解除敵偽軍的武裝,收復一切敵占城鎮交通要道,把淪陷區一萬萬六千萬同胞趕快解救出來……一定要堅決掃除前進途中的一切障礙,逼迫敵偽軍向我投降,徹底消滅拒絕投降的敵偽軍,收繳敵偽軍的武裝,占領城鎮和交通要道,摧毀敵偽組織和反動勢力,維持革命秩序,建立人民政權!
——《〈解放日報〉社論》( 1945年8月13日)
材料二? 1945年8月10日,蔣介石電令各戰區:對敵可能之抵抗的阻撓,應有應戰準備;并應警告轄區以內敵軍,不得向我已指定之軍事長官以外任何人投降繳械;對封鎖地偽軍應策動反正,并迅即確保聯絡掌握,令其先期包圍集中之敵,先期控制敵軍撤離后之要點要線,以待國軍到達。? ?
——摘編自李新總編《中華民國史》
材料三? 日本戰敗之際,杜魯門認為,“蔣介石的權力只及于西南一隅……長江以北則連任何一種中央政府的影子也沒有”。8月10日,美國政府下達指令:利用日本軍隊作守備隊,阻止共產黨前進,以待美國幫助國民黨把軍隊運送到華南并把美國海軍調到中國海港。15日,杜魯門的《一號通令》要求日本天皇命令中國戰區的日本海陸空將領(除滿洲外)都向蔣介石投降。根據這一方針,美國大力幫助蔣介石運兵到華北、華東,美國軍隊在天津、青島等地登陸,10月下旬起開始助蔣向東北運兵。? ?
——摘編自方連慶等主編《戰后國際關系史》
(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共產黨、國民黨政府在接受日本投降問題上的主張。(8分)
(2)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美國在日本對華投降問題上釆取的措施。(8分)
(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價中國共產黨、國民黨政府、美國在日本對華投降問題上的做法。(9分)
4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
20世紀初,梁啟超發表《新民說》,認為要使我國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賴“民德”的培育。民德分為私德與公德,“人人獨善其身者謂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謂之公德”他將春秋以來的“民德”按優劣分為第一至第六共6個等級,認為東漢儒學最盛,士人崇尚氣節,民德最優。其所作《中國歷代民德升降表》如下:
? ? 選取中國古代史整體、部分或某個朝代,對材料中的觀點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闡述。(要求:看法具體明確,史論結合,論據充分,表述清晰。)
45. [endif][歷史一選修 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 分)
材料一?
候選郎中陳時政奏請:“日本伊藤(博文) 罷相來游中土……查伊藤既為日本維新之臣,必能識新政之綱領,知變法之本原……如才堪任使,即可留之京師,著其參預新政,自于時局更多神益也。”
翰林院編修黃曾源奏陳:“建議之臣言聯英、日以拒俄者,十之八九,而言和俄以疑英、日者,蓋百不得一矣……是伊藤之益于新政者,不可知;而其為害于邦交者,已有不可勝言者矣”“為今之計,莫若就此和俄,以疑英、日之局而修補之”? ? ?
——據《戊戌變法檔案史料》
材料二? ?
百日維新期間,光緒帝向嚴復詢問變法對策。嚴對曰:“請皇上于未變法之先,可先到外洋一行,以聯各國之歡,并到中國各處,縱人民觀看,以結百姓之心?!? ? ?
——據《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成成變法》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概括陳時政、黃曾源、嚴復的主張。(6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對三人的主張進行整體評價。(9分)
46.[歷史-選修3: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15分)
材料? ?
1910年,法國元帥福照曾說:“飛機只是玩具,沒有什么軍事價值?!钡谝淮问澜绱髴鸨l之初,飛機分配到的任務僅有目視偵察一項,之后開始嘗試空中照相。由于戰爭需要,飛機逐步應用于空戰,駕駛員用槍支互擊,用手投擲炸彈。1915 年,德國出現配置機槍的戰斗機,交戰國開始爭奪制空權。1916年,德國運用“空中馬戲團”的方式組成特殊的作戰中隊,并于1917年最先制成全金屬軍用飛機,使空軍的發展有了質的飛躍。1918年,協約國和美國發起總反攻時,擁有飛機8000多架,而德國有3300余架,協約國牢牢掌握了制空權。
——摘編自(英)李德·哈特《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史》等
(1)根據材料,概括飛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使用情況的變化。(6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飛機應用于第一次世界大戰所產生的影響。(9分)
47.[歷史--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15分)
材料? ?
孔尚任(1648~1718),山東曲阜人,孔子 64 世孫??滴醵?,皇帝南巡過曲阜,孔尚任進講儒家經典受賞識,破格授國子監博士,后遷戶部主事、員外郎等職。他博覽群書,喜詩文,精通音律,著有《湖海集》等詩文集。他經十余年時間,于康熙三十八年,寫成傳奇劇本《桃花扇》。該劇以明末復社文人侯方域與李香君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為線索,描寫了南明弘光小朝廷的覆亡悲劇,抒發了作者的興亡之感,達到了歷史真實和藝術真實的較好結合。劇本場面宏大,結構嚴謹,語言優美,主要人物也塑造得非常成功?!短一ㄉ取吩诰熒涎荩姑脊世辖匝谟唱氉?,唏噓而散,為統治者所不滿,孔尚任旋被罷官。
——摘編自《中國戲曲史》等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孔尚任《桃花扇》取得成功的條件。(8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孔尚任仕途浮沉的原因。(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