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概念 2
氣場:就是人身上蘊含的某種能影響周遭環境的力量。
團隊的協作都存在微妙的氣場,這種氣場會影響每個團隊成員的狀態和創造力,身處其中很容易感受到。處于良性氣場中,大家就會主動做好事,有混日子的想法,就會感覺非常不自在。而在惡性氣場中,大家心中充滿怨氣,在提出來溝通也無無法解決后,覺得應付一下就可以了.....
打卡是一種破壞氣場的方式。大家都算的很清楚,遲幾分鐘你就扣我的滿勤,憑什么我要額外多花幾分鐘動腦筋 “給你” 完成額外工作?還有很多惡性氣場:團隊協作的豬隊友得不到處理、消極怠工卻相安無事,優異的業績要和平庸員工平分提成,甚至有些享受特殊待遇的員工...讓其他人覺得不平衡,這種不平衡感會讓氣場持續惡化。
組織協作中有一種更過分的做法:團隊成員相互甩鍋。其問題的本質出在領導的能力上,領導沒有明確權利和責任的劃分標準。當團隊工作被高水平完成后沒有激勵,低水平敷衍完成也沒有處罰。能拖多久就拖多久,拖到最后就是那些積極的團隊成員發現影響進度,主動完成,卻會因為多做多錯而要被責罵背鍋,整體氛圍一片消極。
最破壞氣場的做法莫過于老板的承諾沒有兌現,晉升的機會也遙遙無期。在心理契約的框架內,雇傭者和被雇傭者的地位是不對等的,一方是契約制定者,一方是接受者,作為接受者因為不能有效影響這段關系,造成他們缺乏控制感。一旦他們覺得領導違背了契約,就會產生強烈的拋棄感,這種氣場會像瘟疫,蔓延到每個人心中。
要知道,當心理契約被違背時,員工并不是單純的背叛感:干嘛呢,動員大會說好了要工資翻倍,該發的提成都拖了半年,幾個意思?
員工更多在質疑公司是否滿足了自己的期待。這種期待源自員工過去的工作經歷、規范以及和其他員工比較。也就是說,員工進入一個非理性狀態:當年創業時吃了上頓沒下頓,交不起社保發不起工資,我是當完保潔又當保安,做了銷售又做人事,現在剛融完B輪,有錢了你要踢我走,新賬舊賬咱們算清楚!
明白吧,員工不再跟你理論到底為什么違背契約,而是站在你的對立面開始審視你、質疑你,搞對峙,挖老賬。一旦形成這種氣場,整個組織氛圍就不可挽救了,這時候會發生發規模集體離職的情況,需要更換管理者。
之后就沒有人跟領導討論到底為什么會違背契約,而是站在他的對立面開始審視他、質疑他,搞對峙,挖老賬。一旦到了這個程度,整個組織氛圍就不可挽救了,這時候會大概率發生集體離職的情況,需要更換管理者。而如何打造積極的組織氛圍呢?
設計合理薪酬體系,機會公平,成就感,領導風格,工作壓力,最重要的一點是:
對績劣者的包容就是對績優者積極性的打擊
不能無差別的對所有員工都一視同仁,豬隊友會拖累團隊中其他人的團隊績效,直接破壞團隊氣場。羅永浩的《長談》中講得明白:咨詢公司的建議是,每年要保持15%的離職率,要留下那些高績效和高敬業的員工,把雙差的盡快開掉。
如果一象限的員工離職率很高,說明遇到問題發生了嚴重的人才流失危機。二三象限要具體分析。如果是四象限離職,那么人才評估的模式和流程都沒問題,恭喜您所處在高績效和人才活力的公司。
企業難免招聘失敗,導致價值觀不合或能力較低的人進來。其實無所謂,在外面吃飯誰沒吃過地溝油,關鍵是身體的排異機制,通過腹瀉或嘔吐把吃錯的臟東西排出來。人力資源管理就是這樣,在吸收新鮮血液的同時,有價值觀不匹配或能力不足的,要讓他及時離開。企業對一流員工最大的福利不是免費午餐或者有私教的健身房,而是讓他們和最優秀的人一起工作。在獲得高薪酬的同時得到最快速的成長,同時還能保持好心情。
對氣場最大的影響力莫過于對薪酬體系的構建:高于市場平均水平20%的薪酬其實是成本最低的方式。員工感知的心理水平比實際的更高,同時重新找工作的代價也會更高,他就不會輕易選擇偷懶或兼職而影響自己的效率,身為管理者的監控成本也會變低。簡單來說,2個人拿3個人的工資干4個人的活。隨著工作強度的加大,技能也會水漲船高。通宵加班甚至快速學習也變成了常態,高效率伴隨高壓力磨練了高技能,良性循環下去受益最大的還是公司。
作為制度制定者,公司需要建立規范的調薪機制,明確調薪時間和標準,用績效考核和價值觀評價留住優質員工。據我觀察,很多企業對于調薪的態度都是躲躲藏藏的,導致高質量員工花時間去猜或者尋找外部機會。而不守承諾,壓榨員工的領導,對公司氣場本身的傷害才是最大的。
老板的價值觀就是企業價值觀,老板的氣場,直接決定公司的規模。
管理概念1:為什么老板大都很喜歡給員工畫餅?
管理概念3:企業文化的影響力
管理概念4:執行力不行?那是領導無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