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嘮叨神婆附體,跑去問聲訓營一位久不出練習節目的小伙伴蘋蘋兒:“上次錄節目剛有了打通任督二脈的苗頭,怎么說停就停了呢?知不知道又得錄好幾期?”
說著,嗨故作老氣橫秋恨鐵不成鋼狀,哀嘆如此好的時機木有抓住。
然而姑娘可憐兮兮地回復:“不是不錄啊,是錄出一篇3000字左右的稿子,幾乎得花掉我兩到三個小時啊,一想到這個浩大的工程,心里就沒底了。”
我當時一驚,壞了,忘了把這么重要的干貨補充進去!(論一位新手老師的摸爬滾打與跌跌撞撞)
這回腦子一清楚,才梳理出,之前也有幾位新手電臺主播和有聲小說播音出現過這樣的問題,甚至,做實習編輯時曾有一位水平不錯的小播音因為錄制小說太耗時,無奈從頻頻斷更走到了被撤換的地步。
所以我想,錄制效率低、花費時間長,應該是很多小伙伴們頭疼的問題。
我列個原因清單,看你的問題是否在其中,默默地說,反正我都有(扶額):
1.錄音軟件操作不熟練。
這個是硬性技巧問題,一般在初次錄制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可能有,不知道怎么設置數值,不知道基本按鈕的使用,不知道怎么保存、怎么調節音量、怎么降噪等。
這個一般百度搜索幾個入門視頻就能解決了,花開遍地,任君使用。
2.依舊屬于軟件不熟練,但多為人為因素。
說幾個例子吧。我第一次錄有聲小說的時候,記得是叫《下一站愛妃》,一本非常短的書。(那時候還不會播,千萬別找來聽)可一開始錄音,眼睛腦袋嘴巴和稿子軟件設備交錯碰撞,云里霧里,只會打開著錄音按鈕就讀,讀到我讀不下去了為止,再按停止錄音。
于是中途出現了大量錯誤后重讀、外界噪音、自己的瞎嘀咕等,更嚇人的是,這些需要剪輯的地方沒有任何標記。
于是,我要在將近2個小時的長長的“車禍現場”中,把不需要的剪掉,再按照每集的時長要求進行剪輯混縮,單獨保存。
當時每天錄下來感覺天都要塌了,就這樣的效率別說出質量賺錢,心都快磨碎了。
看著身邊大神每天十幾集的速度往后臺上傳,分分鐘淚崩。
后來才知道:
(1)錄制的過程讀錯了或遇到雜音,可以隨時點擊空格鍵暫停,再用鼠標講錄音控制面板上的光標拉到這句話前面重新錄就行。
這里注意:前后音調、情緒、節奏要盡量保持一致。若這句話有氣口,則建議從上一句話開始重新錄。在小說里,氣息也是情緒的一種表達。
(2)18分鐘一集,可以到了這里就停止錄音,點擊混縮保存,完全不需要從幾個小時的大雜燴里挑撿出來。
更重要的是:如錄制過程軟件或電腦出現故障,會出現丟失音頻的現象,你說是不是丟18分鐘好呢?還是丟2小時的好呢?(新手期累積丟過超10小時音的孩子默默飄過)這也是軟件的一個問題,不能即時保存,不斷升級后應該會有吧(心里默默嘟囔,會不會是我了解太少呢)
3.稿子讀不順。
這個問題很常見,很多小伙伴拿到稿子就開始讀,遇到生僻字就停下來查查,哪句節奏或情緒錯了再錄,這樣無比浪費時間。
建議錄之前先把稿子通讀一次,可以默念,也可以正常讀一遍。如有天生念書磕磕巴巴的,就更要多順幾次了。聲訓營里有位這樣情況的小伙伴,那點小缺陷不多久就被她的勤奮給KO了。
我也遇到了這個問題,按照最近幾天的錄音速度,發現我錄一集18分鐘的干音最快能用21分鐘,不禁沾沾自喜,覺得還不錯。可昨天進行了一次非正式的直播試播,發現一直播,那磕磕巴巴口胡的狀態幾乎每隔十秒左右就會出現啊,排除狀態不好,另一種就是稿子真的讀不順啊,再去聽大神的直播,那效果,分分鐘直逼錄播水準啊,連個打哏都不帶有的,可見稿子熟悉程度,自慚形穢。
還有,配音女神季冠霖老師在《我們都要和固執的自己坦誠相待》一書中提到,她在正式進棚配音之前,會大量熟悉臺詞,甚至達到背誦的程度。看,大神每時每刻都在做好基本的準備,我們憑什么認為自己可以一次過關呢?
4.外界環境噪音。
這一點深有體會,我住的地方在一個小學旁邊,每天早上都要跟孩子們激情四溢的聲音和喇叭里震耳欲聾的音樂來個碰撞,每每都要等上課后才開始正式進入錄音狀態。碰上課間操、運動會、重大活動等,只能哭笑不得地選擇給自己放假。
今天預定完成大量音頻的錄制,雄糾糾氣昂昂晨讀后坐在了電腦前,然而只錄了不到一個小時,樓上便傳來震天響的裝修聲,安靜的美女子瞬間原地爆炸!
看,這都是不可控因素。怎么辦?
有條件換個住所,或者簡單裝修個隔音效果好的小錄音棚,像我這樣沒條件的,就只能跟這些噪音來個見縫插針、無間隙銜接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