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布置如下:
1、今天課上的4個原文片段,需要大家寫完整R、I 、A三部分內容。
2、以簡書形式將完整的4個RIA便簽(包含R、 I 、A1 、A2),發送到群里,按時完成的人員教練才點評,未完成的不點評并且執行營規。
3、這次交作業時間截止5月19日晚上20:00前。
片段1
選自《如何聽,如何說》,151頁
R:閱讀原文
舉例時應該精挑細選,目的是把你的概括性陳述說得更生動、更易懂一些。許多人感到對概括性的話很難理解,尤其是那種高度抽象的概括。通過一個具體的例子,能夠把抽象的敘述形象地描繪出來,使得它們更容易被人理解。
假如你聽不明白別人在說些什么,就應該而且有必要請對方給你舉個例子。如果他們舉不出令你滿意的例子,那么就很可以懷疑,是不是他們也搞不清自己話中的意思呢?
I(用自己的語言重述知識)
在你概括和陳述一些事情的時候,最好是舉個生動、易懂的例子來讓對方更加容易理解,尤其是那些抽象的概括,更應該用舉例來描述。
當你聽別人說的時候,如果你不明白別人的意思,也應該讓對方舉個例子,如果他舉不出令你滿意的例子,可能她自己就沒有搞清楚他想要表達什么。
A1(過去的相關經驗)
老公問我:前段時間我給你下載的一個鄧超主要的電影看著挺不錯啊?我沒看內容,講的什么呢?我其實并沒有聽明白他說的是哪一部電影。于是我繼續問道還有別的演員嗎?他說彭于晏演鄧超的爸爸。我就知道他說的是乘風破浪,我就告訴他這部電影演的就是一個孩子,穿越回到了他的爸爸媽媽的時代。然后和爸爸媽媽過了一段難忘的時光,因為這段穿越經驗。見到了他已經去世的媽媽。并和他一直討厭的爸爸進行了和解。在我聽他詢問電影內容的時候,他的表達不夠清楚,我繼續追問,追問更詳細的劇情。我在說的時候也用了簡單的表述。
A2(將來如何應用)
在表達的時候,把具備故事思維,舉例子也有訣竅,舉生活中簡單易懂的例子,不要舉對方有可能不能理解的網絡段子作為例子,那樣也不能清晰表達。當不明白別人說的話是需要和對方確認自己是否真的明白,讓對方舉個例子,看是否是自己理解的意思。
一切舉例也是有要求的,要生動、易理解。
片段2
選自《管理工具黑皮書》
R·閱讀原文
頭腦風暴法
何時使用:當一個問題需要快速采集“群體思維”
收獲什么:短期內獲得盡可能多的想法?;居^點“找到好的解決方案的最佳辦法就是擁有眾多想法”
所用時間:15分鐘~1小時
參與人數:一般為3~20人
方法
1.清楚的闡述問題或者話題,確保所有人都理解。
2.讓每個人闡述自己的觀點,按順序每次一人發言,沒有想法的可暫時跳過。
3.準確記錄所有想法。會議結束之前不要提前下結論。
4.當所有想法羅列之后,有團隊成員檢查一下是否闡述清楚。
5.團隊依次檢查每個想法,拓寬思路,并對某些想法進行合并或刪除。
6.將所有的想法進行歸納總結,擬出幾個議題,有利于對關鍵想法的進一步探討。
I?用自己的語言重述知識
頭腦風暴:
When:當一個問題需要快速的獲得大家的想法的時候
What:找到一個問題的最佳解決辦法就需要我們擁有很多的辦法,所以我們需要在短期內獲得足夠多的辦法。
Time:15min——1h
Number:3——20人
方法:
1.把問題表達清楚,讓所有人都能理解。
2.按照順序輪流發言,讓大家說出自己的想法,暫時沒有想法的先跳過。
3.客觀的準確的記錄所有的想法,在會議沒有結束之前,不要帶有主觀色彩的下任何結論。
4.所有的成員檢查會議紀要,看是否清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是否存在遺漏和曲解。
5.成員依次檢查,拓寬思路,針對已有觀點進行合并和刪除。
6.對所有觀點歸納總結,提煉出幾個關鍵的議題以便下一步更好地討論。
A1?過去的相關經驗
兩個月前,作為鄭州十點讀書會的班委成員之一,我們幾個班委針對鄭州十點讀書會的一些發展做了一下討論,其中14名班委到場十位左右。我們大家聚集在茶咖荼里面的幾張沙發上,暢所欲言的聊。但是不足的地方有:1.班委的討論過程并沒有按照順序每人針對主題發表觀點,而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流程很散;2.沒有人針對班委討論內容進行綜合的會議紀要,而是各自把感興趣的點記在了自己的本子上;3.沒有讓團隊成員檢查觀點內容進行整合,甚至會存在主題跑偏的情況;4.沒有制定出關鍵議題,下次討論情況不定。
A2?將來如何應用
由于自己不是鄭州十點讀書會的會議組織人員,但是我發現了這些問題之后還是需要和負責人溝通的。我決定在6月15號左右制定出來一個鄭州十點讀書會的班委會議流程表,發給負責人志斌。并和志斌討論一下下次鄭州十點讀書會的會議主題,看是否可以按照流程表進行會議組織。
片段3
選自《第三選擇》
R·閱讀原文
持續獲得有效的反饋:
真正的高手都有很強的自學能力,對他們而言,老師和教練的最重要作用是提供即時的反饋。一個動作做得好與不好,最好有教練隨時指出,本人必須能夠隨時了解練習結果。看不到結果的練習等于沒有練習。在某種程度上,刻意練習是以錯誤為中心的練習。練習者必須建立起對錯誤的極度敏感,一旦發現自己錯了會感到非常不舒服,一直練習到改正為止。
獲得反饋的最高境界是自己給自己當教練。高手工作的時候會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觀察自己,每天都有非常具體的小目標,對自己的錯誤極其敏感,并不斷尋求改進。
I?用自己的語言重述知識
學習能力很強的人很多時候都是自學的能力。而最重要的是在學習過程中獲得老師和教練提供的及時反饋。一個動作或者一個作業做的好不好,如果有老師隨時指出,學習者才能誰是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和練習結果。沒有反饋,看不到結果的練習等于沒有練習??桃饩毩暰褪窃诎l現自己的錯誤并不斷的改正自己的錯誤,這樣自己才能不斷地進步成長。
然而如果一個人一直等待著獲得老師的反饋而不能自我反饋,不能自給給自己當教練的話,那他的進步也是有局限的。高手應該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觀察自己,每天制定自己非常具體的小目標,然后對錯誤了解并改進。如果在能力有限自己不能發現錯誤的時候需要閱讀大量的資料或者去參考老師的成果來自我反思,自我反饋。
A1?過去的相關經驗
平常我加入的組織比較多,業余愛好中有朗讀群和手繪群。在朗讀群中,老師每一天都會給我們發兩條素材,一條是真正的語言老師的音頻演示素材,一條是文字。我們需要自己聽老師的素材然后練習文字的發音和感情。一百多號人,每天有很多的練聲資料,群主會不定時的給一些人反饋,而更多的人是沒有收到群主反饋的。我自己在朗讀群的作業做的不好,因為每一次都是只讀文字,不看老師的音頻演示,只是期待群內的老師能夠給予一點點評。這就有點被動了。
然而手繪群中,我給自己制定了小目標,每天一畫??梢园凑绽蠋煹乃夭囊部梢宰约簩ふ宜夭?。在手繪群中,并沒有任何老師給予反饋,但是我卻會自己反思。通過每天自己的練習,發現自己比較粗線條,不能畫過于細膩的圖案,簡筆畫比較適合自己,復雜的人物和景物畫需要多多練習。同時通過和老師的作品對照,發現自己涂色也是短板,很多時候都不均勻,也沒有層次。每天的作業自己看后都會自我反饋,然后查閱資料學習自己的短板,不斷練習。
在我自己組織的背誦唐詩三百首的群中,一開始,我只是每天給大家發詩,沒有任何的反饋。群內的活躍度不高,大家的背詩熱情也沒有被調動起來。通過反思之后,因為人員不多,所以我決定每一個人的背詩語音我都要聽,如果有發現發音不對的地方自己查資料核實好讀音之后反饋給同伴。同時也給同伴發送詩詞的詳細注解,自己也會從中抽取幾首詩語音分享詩詞含義以便大家更好理解加強記憶。這樣的反饋增加了,學員的背詩熱情也提高了。
A2?將來如何應用
1.在朗讀群中,每天給自己制定目標:針對老師每一天發的素材,一定要先學會去聽專業老師的示范音,然后自己再讀再練習。獲得自我反思自我反饋。如果真的需要群主老師給予點評,可以多和群主互動讀完之后艾特一下群主。
2.在手繪群中,自己是小組組長,可以和群主一起探討一下。嘗試每一周挑選出堅持每天都畫,且有潛力的學員進行一次專業老師的點評和反饋。自己可以堅持每天作業,以獲取專業的反饋。同時保持自我反饋的好習慣。每日一畫,用手帳記錄自己每一天的自我反饋內容。拍照發群,以示監督。
3.在唐詩三百首背詩群中,我作為群主。首先要每天做到早提醒晚問候。每天早起提醒大家“一日之計在于晨”,要早起背詩,晚上要問候大家是否復習和預習。每天都要認真聽同伴的每一次語音,即使持續的指出對方的錯誤發音,表揚他們的堅持努力。自己,在背每一首詩之前都要做筆記,查詢清楚生僻字的發音并注解意思,寫到手帳中拍照發群,以示監督。
片段4
選自《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R閱讀原文
在正式討論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之前,我想建議讀者先建立兩個新現念,這將使你閱讀本書的收益大為增加。
首先,我建議各位不要對本書等閑視之,大略讀過便束之高閣。當然,你不妨從頭到尾瀏覽一遍,以了解全書梗概。不過我希望在你改進自我的成長過程中,本書能時時與你為伴。本書在編排方式上分成幾個循序漸進的章節,便于讀者隨時參閱并付諸行動。即使你已對書中的原則觀念得心應手,還是可以不時翻閱,或許會有更多的體會與收獲。
其次,我建議你改以老師的角色來閱讀,除了吸收還要能復述。在閱讀過程中,應有心理準備,預計在48小時以內,與人分享或討論讀書心得。
我相信心態不同,閱讀的成效就會兩樣。我保證,這種閱讀方式可以增強記憶、加深體會、擴大視野,而且會有更強烈的動機去運用本書所講述的原則。同時,開誠布公地與人分享讀書心得,可以改變形象,贏得友誼,甚至為你帶來一群實踐七個習慣的同伴。
I用自己的語言重述知識
在討論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之前,有兩點需要我們重視:
第一,建議不要簡單看完這本書之后把它束之高閣。你可以先簡單瀏覽全書以作為多全書的了解,但是在你的自我成長過程中,希望這本書能夠時常伴你左右,給你指引方向。這本書的每一個章節都是循序漸進的,所以在你的閱讀過程中,你可以一邊實踐行動,一邊翻閱。即使你已經成長了,還是希望你能不斷的溫習此書。
第二:你要以一個老師的身份和角色來閱讀這本書。除了輸入,吸收書中的知識,最好還能輸出知識。復述書本內容能夠讓你更好的與人分享和討論本書。
這兩種閱讀方式可以增強你的記憶力,加深你的閱讀體會,擴大你的成長視野。同時,當你把書中的感悟分享給別人的時候你甚至可以獲得很多的伙伴,大家一起進行高效能人士的習慣實踐。
A1過去的相關經驗
去年年底12月份的時候,我閱讀了一本書《微習慣》,在閱讀這本書之后,我感觸非常深,很快就根據書中的內容寫了三千字左右的書評,當時的自己做到了輸出。然而書評寫完之后,這本書就束之高閣了,在日常生活中,我會給自己制定“微習慣”的養成計劃,但是在實踐過程中并沒有用書作為自己的引導。直到今年五月三號,我在千聊平臺做了一次分享課,分享的內容運用了《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和《微習慣》這本書。我才再次翻開這本《微習慣》。在千聊做主講人的同時,我對書中的知識點記憶更加深刻,體會更加明顯,也讓自己明白了,以老師的角色閱讀書籍,和身邊的朋友分享閱讀心得是一件快樂的事。同時,我也收獲了很多小伙伴和我一起堅持著自己制定的“微習慣”計劃的目標。
A2將來如何應用
對于致用類書籍,閱讀之后先以文字(書評)形式進行輸出,在實踐過程中常常回顧書本,不要束之高閣。比如目前我正在閱讀的《故事思維》,5.20號完成書評,預計五月底在十點讀書會上分享這本書的閱讀心得(線上線下都可以)。在5.20號-月底分享中間的這段時間要有意識的鍛煉自己的故事思維,并不斷對照書中知識,看自己做的是否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