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職位,門檻并不高。但越是門檻低的職位,想要做好就越難。 ”
對你“專業”的要求,不會因為門檻低而隨之降低。
1
不要求你總給我條理清晰的解答,但也不要每次都讓我再檢查一遍才放心。
公司分布于北上廣三地,總部在北京。為了方便管理,找了第三方人事代理機構代為處理薪資發放和社保、公積金繳納的事情。
正逢外地一同事公積金貸款出現問題,細查之下矛頭直指代理公司。
咨詢后的結果是:因為XXX,這個問題無法避免,但是只要我們XXX,就肯定不會影響,放心。
我不熟悉外地政策,但理由聽起來實在站不住腳。給同事答復前,想著有備無患,給外地負責公積金貸款的機構電話確認了一次。
結果啪啪打臉,機構的答復和代理給到的回復基本是兩回事。而且,問題其實是可以避免的。
于是再次對接。如此循環不下五次,每次都需要我用搜集的證據甩過去,他才閉嘴不扯理由,默默執行。
彼時另一個員工的社保也出現問題,他的第一反應又是“我們沒問題。”
為了減輕工作量請的代理公司,反而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最終申請換了客服。
之前是,不管問幾個問題,不管問題在郵件里羅列得多么清晰,永遠只回答最后一個;換了之后,條理清晰不少,郵件說不明白的,能主動電話聯系我們說明白。
之前是,不管公司的問題是否特殊,首先發過來的永遠是一個基本無法解決問題的鏈接;換了之后,會主動說:“我覺得這個材料有問題,不能解決您公司的問題,我再確認一下。”
之前是,不論出了什么問題都告訴我“我們的操作沒問題”;換了之后,會一起分析大概是哪個環節出錯,確認公司方沒有問題后,開始內部糾因解決。
一來二去,她交付的材料越來越好。重要的文件仍需二次核對,但大部分時候,基本不用修改,一次就過了。
兩個人一對比,高下立判。
2
不需要你每天都加班,但也不要每天踩點走、第二天告訴我你事情又沒做完。
文文微信我吐槽。說部門之前有一個負責招聘和員工關系的同事也是不容易,被投訴還不自知,連喜怒基本不形于外的銷售們都開始盡量遠離她。
招聘仨月,搜尋簡歷的質量毫無提升;員工轉正,部門負責人都不知情;人事服務,全部轉嫁卻告訴上司一切都好;沒有交付,卻永遠到點就下班。如此惡性循環。
部門其他人全被拖累,為她填補踩出的坑。
該員工后來試用期被解職。新來一個人接替工作。
新人剛來,雖然業務不熟,但職業習慣好,條理性不錯。也會在沒法當天給出答復時,提前給出后備方案,以及預計交付時間。
同事調侃說:你們部門終于又找到了個愿意加班幾分鐘幫我們把事情解決了的人呀。
“我第一次覺得部門同事的離職帶給我們的是解脫。”文文如是說。
3
不需要你剛進公司就熟悉全套流程,但也不至于一直拎不清下一步該做什么。
流程可能是很小的事,比如發郵件該抄送給誰,比如梳理出每月固定要做的是哪幾件事。
老大給我講過行政舟舟的故事。
舟舟剛進公司時,是行政助理兼前臺。負責行政表格整理、快遞收發、水電續費、來訪接待等一系列行政執行的工作。
剛開始一切正常,部門事務運轉良好。
可慢慢就發現問題:發送過的郵件再次重發時,舟舟也總要再問應該發給誰;
夏天,部門用電比冬天快,老大叮囑每周四查一次,電量不足趕緊充值。舟舟覺得不必要,結果,某個周五,辦公室突然全部停電,老板大發飆;
又有一次,老大沒提醒,舟舟直接忘記申請快遞月結費用,快遞罷工不取件,險些耽誤了公司合同的寄送……
出這些簍子的時候,舟舟進公司已將近四個月。
老大無數次跟她說不明白就問,有困難需要幫忙就說,事情太多一時記不起可以先列出來。可惜不管發火還是循循善誘,問題永遠石沉大海,得不到正常反饋。
一來二去,老大也無力了。
舟舟偶爾也表示委屈,她報了成本管理班,報了溝通訓練課,報了英語提高班,報了工作整理術,明明在努力提升自己,可就是效果不明顯。
預算計劃、成本管理、資料整理、內部溝通、統籌協調,這的確都是行政上升通道中可以模塊化提升的能力。
可是,如果當下連本職都無法勝任、連公司基本流程都還不熟悉,你提升其他有什么用?誰又敢去提升你?
如果你沒有專業能力,至少先認真踏實讓自己做好本職。
“舟舟這丫頭,單論執行,是個還不錯的行政,也肯學。可惜再這么瞎學下去,這輩子也只能做簡單的執行了。只會說什么就做什么,不堪大用啊!”
4
我們總說,世上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不管是職場老油條或是職場小白,或多或少都見過真正的“專業”是什么樣。
有了標準,就會有要求。
“是他的問題就說是,推三阻四,居然還撒謊,浪費時間。”
“不會做,沒這方面經驗,有條理能問清楚也行啊,但她連問都問不清楚,自己瞎做。”
“問到工作就悶葫蘆,悶頭做又總出錯。我真的不太能理解現在的小孩了。”
交付質量差,方法無改進,匯報憑忽悠,自省不在點。
職場死穴。
又豈止這些職場死穴。
公司環境不一樣,對著裝的要求、對郵件格式的要求、對匯報用PPT排版的要求……都不一樣。對你“是否專業”的評判,無處不在,無孔不入。
而且,與第一面的好印象或壞印象不同,“不專業”的印象是被累積的。
千里之堤,潰于蟻穴。
你或許認為這些要求太過表面又不近人情,或許認為就這么被貼上“不專業”的標簽心里委屈。
可仔細想想,這些沒做好,是不是真的不專業?
如果不專業,想想怎么變得專業,才能警醒自己,不被職場競爭的洪流裹挾著吞沒吧。
5
什么是“專業”?
那些被“老派人”們認為必要的美德,那些開始變得稀缺的品質:
收到重要郵件及時回復;面試無法赴約及時通知;漏掉同一號碼兩次以上來電會回撥;接到面試電話能快速反應出公司而非脫口而出“哪家?不好意思我不記得了。”
更進一步,
條理清晰、主動溝通、多想一步、幫助分析、愿意擔責。這些讓人相信,你能解決問題。
懂得總結、及時調整方向、不越級執行、職業有條理。即使從零起步,你能讓人安心。
快速學習、舉一反三、及時反饋、懂得尋求幫助、把力氣用對方向。只有立足當下,方能把握未來。
專業是,你在哪怕一個領域,因為專業基礎、因為持續投入而表現出的,和別人哪怕一點點的正向的不一樣。
那是你隨時脫稿與人侃侃而談、數據流程全然在心的從容淡定;是一點即通、高效交付工作時的自信謙和;也是認真踏實,深入研習后在專業上的精益求精。
你的工作,能獲得他人信任嗎?
你的工作,能讓人感到安心嗎?
你的工作,能讓人稱贊專業嗎?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