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圖文| 發(fā)憤的草莓
很久很久以前,我是這么做日計劃的:
有什么事情,直接丟進某一天,然后到那一天想看看要怎么做。
聽起來似乎合情合理。
每天確切某個時間要做的事,不就是放進那天,等待做完嗎?
這樣的認(rèn)識是沒錯,但是只用日程表的問題出在哪呢?
下面來詳細聊聊這個話題。
一、日程表的主要功能
日程表用于記錄那些“需要在特定日期完成”任務(wù)。它們通常是起到提醒的作用,比如:
提醒你要開始某個項目了
提醒你某天要參加的活動
提醒你要做出什么樣的決定
......
這些都是你想暫時拋于腦后,但又期待在某一天被提醒的事情。
普通的日程表就是哪一天事丟進哪一天去辦,而最嚴(yán)苛的日程表要算小學(xué)時老師喜歡布置我們做的那種,把寒暑假時每天幾點到幾點做什么都列出來,每天照著辦。
比如這樣:
但我們事實上完成的時候可能是這樣:
8:00 還在睡覺
8:00-8:30 掙扎著起床
8:30-9:30 早餐+電視
9:30-11:00 玩游戲
11:00-12:00 打電話和同學(xué)聊作業(yè)
12:00-12:30 被催著出來吃午飯
12:30-13:00 打開作業(yè)困死了
...
像這么嚴(yán)苛的,根本沒辦法完美地執(zhí)行下去。
如標(biāo)題所言,只用日程表做日計劃是low爆了。注意喔,我是說沒說它不好,是說只用它還不夠,原因是什么呢?
二、只用日程表的“短板”
日程表,適合放進那些已經(jīng)想明白、能做出決定、關(guān)于具體行動的事,已經(jīng)直達了執(zhí)行的層面。像:8月2日去參加成長讀書分享會,9月28日參加朋友的婚禮,10月10日和小娜去必勝客用餐,等等。
你對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不會有疑問,知道怎么直接完成。
可是,多數(shù)事情并不像這種參加活動,約見某個人這么具體而明確。
比如,某天因為辦事碰巧經(jīng)過一家商店。你是需要在那里買幾樣?xùn)|西的,可是當(dāng)時想不起家里缺什么要買。
你確實有時間和精力在這里買東西,卻完全沒意識到,或沒工夫考慮是什么東西。
等到回到家一拍腦袋,是不是只能下次專門過來,再花兩倍的時間完成呢?
而像這類事情,你不可能神預(yù)測一般提前幾天把這件事納入日程的某一天當(dāng)中。因為我們通常需要等到某天上午,甚至某一時刻,才能比較清晰那天的精力狀態(tài)等情況,對做某個任務(wù)有更明確的決定。
所以,這類事情在日程表上難有安身之地。
另外,你是否還有這種感覺:
有些事情難以直接放進日程表 (你不知道要把它直接放在哪一天) ,有些事情又模模糊糊的不知道該怎么做,而它們遲遲未能著手,處于失控的狀態(tài),會經(jīng)常打擾和折磨著你,讓你心神不寧。
比如,“處理剛剛彩票中獎意外獲得的500萬元”,哈哈,雖然說這個概率比被雷打中的概率還小,但不妨這么假設(shè)一下。
你不知道怎么把它放在具體的某一天去做。除非你很明確如何去“處理”了,是要把這筆錢直接捐掉,或者到售樓處買套房子,否則,這事是需要進一步合理醞釀和計劃的。
如果你覺得中彩票的例子太少人遇上了,那再舉個例子。
比如,“宣傳好個人品牌”這個想法的表述直接放進日程表某一天當(dāng)中,你覺得會怎么樣?
特別不明確呀:什么叫好呢,好的標(biāo)準(zhǔn)是標(biāo)準(zhǔn)是考驗;怎么宣傳呢,用什么手段;一天之內(nèi)能搞定嗎?
如果是“把本周寫在word的文章發(fā)給公眾號大咖的投稿郵箱”,就比較適合日程表了,而且你立刻知道怎么辦。
類似的不適合直接放日程表的,還有“寫論文”、“改變駝背”、“讓寶寶愛上閱讀”這樣。
有的小伙伴會覺得:這事不明確就不明確,我也愿意把它丟進某一天去,老子就喜歡這么干。反正等到那一天再去慢慢考慮該怎么著手咯,有什么問題呀。
確實會有問題,不知你有沒有想過下面這三條:
1.那一天可能因為被這不清不楚事糾纏很久,時間嘩啦啦地過去,因為它又和其它各種類型的事混在一起,挺累其它事也干不了。
2.這事可能會拖延,沒想好就放進去日程表中,看到這個任務(wù)你的大腦也會自動屏蔽掉,因為大腦不喜歡不清楚不明確的指令。
3.長此以往,你會對自己的行動力產(chǎn)生懷疑,給自己貼上“效率低”的標(biāo)簽。可實際上不是行動力的問題,而是只用了“日程表”去管理行動的問題。
三、是時候換換理念啦
從上面的例子看得出, 只用日程表還遠遠不夠把你全部的事情打理好,它能消除的壓力范圍極其有限,不能讓你感到全身心放松。
而現(xiàn)在如果你還一直這么做, 它是個非常方便的工具,想到什么直接丟到某一天就可以,不用考慮太多。 所以你從來意識到問題在哪。
而且,手機和電腦等設(shè)備之上,經(jīng)常可見“日歷”“日程”這類軟件,以為理所當(dāng)然就這么做,用著它們時間長了,順手了,也不覺得需要改變什么。
所以,我建議你不妨嘗試改變做日計劃的理念。
因為只有改變理念,才能帶來大的行動上的變化。
就像一個體制內(nèi)的人士,他原本喜歡穩(wěn)定。可是當(dāng)他某天決意要當(dāng)個自由職業(yè)者,篤定是靈魂深處鬧革命。
或許是覺得一輩子這么短,應(yīng)該去追求精彩多元的生命歷程。如果他不是因為理念上更新了,肯定還是過著一眼望穿到退休的生活。
想要迎接嶄新的天地,在成長路上突破一大步,甚至飛起來,首先是掙脫自己原本理念上的桎梏,認(rèn)識到原來有認(rèn)識有局限。否則一切想做的都是空中樓閣。
對于日計劃,你需要一種比日程表更多緩沖地帶的計劃模式,去迎接隨時襲來的想法、任務(wù)、事件夾雜在一起的“暴風(fēng)雨”。
**原創(chuàng)圖文|發(fā)憤的草莓 **
三線小城的雙娃辣媽,白天上班,回家陪娃
個人管理達人,晨起寫作,讓你省時、省力、省心
看不懂?因為是系列文章,先往前看看(還有一些在后臺排隊哈):
1.還只用日程表做日計劃?low爆了
2.揭密!我的日計劃流程來啦
3.執(zhí)行力不強?分明是少了“收集箱”
4.接到任務(wù)別急著開工,先做這事
5.雜七雜八的事,如何高效應(yīng)對
6.事情想得那么細,還不如直接開干嗎?
7.日計劃的優(yōu)先級是什么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