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都有最后期限。”這是我認為這是第0章節最好的一把刀。
有了這把刀,閱讀完一本書將不是個困難;
有了這把刀,星座上升到處女座將不會是個障礙(苛刻程度升級);
有了這把刀,這將會是解決“沒時間了”的心法口訣。
很多時候我們既勤奮有懶惰,做事情看似努力卻效率不高,從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說是因為我們沒有時間了,我們對時間產生了恐慌。
那么如何解決對時間恐慌的問題,我們首先需要認清一個事實。
這是事實便是——時間無法管理,我們能管理的只有自己。
而本書的核心思想也只有一個實踐+積累。
實踐任務一:主動有意識的控制自己的大腦,讓自己成為大腦的主人。(這個過程也稱為“心智開啟”過程)
實踐任務二:不要去開啟“學這個有什么用的”心智模式,而是采取有什么做什么,有什么用什么;做什么都做好,用什么都用好。在任何事物上想盡辦法的去做到樂趣所在。(這也是解決對現狀不滿,卻急于擺脫現狀的方法論之一)
實踐任務三:提升認知能力——沒有速成這回事情。告訴自己,我有不足,我需要積累。
實踐任務四:在我要什么的時候,去想我有什么,從而腳踏實地。
實踐任務五:告別自己的完美主義,任務從什么時間開始,就從現在開始。
實踐任務六:認識到未知永遠存在(以后會專門總結一篇《人類不可以預測未來》)
實踐任務七:與時間做朋友,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情。
那么如何才是用正確的方法呢?
方法一:在了解了墨菲定律(凡事只要出錯,就一定會出錯)和侯世達法則(雙倍時間或者說是三倍時間)后,正確估算時間。實踐任務八:養成做任何事情前先判斷其熟悉或陌生程度,在判斷估算所要花費時間。
方法二:現在開始。
方法三:認識到做任何事情絕大部分都是枯燥無趣的重復性工作,有創意的部分只占1%不到
方法四(實踐九):學習項目管理,拆分步驟。
方法五(實踐十):多任務操作系統同時進行(同一時間,不同感官同時做不同的事情)
方法六(實踐十一):感知時間,記錄時間開銷,制定預算,計劃什么最重要,自己列表,完善流程,預演,驗收。
以上便是今天前三章的學習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