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偶然的機會,看了一期視頻:北京衛視《生命緣》欄目—《美女王越的“生前告別”》
全程是含著眼淚看的:在生命還剩下不到半年的時候,身患胃癌晚期的王越,舉辦了自己的生前告別儀式。現場沒有悲痛欲絕、嚎啕大哭,而是充盈著愛與感動。面對到場的親朋好友,她說了一句:雖然我的生命不長,但很精彩。
王越是一個非常開朗,熱愛生活的人。如果不是這場疾病,也許她應該同我們大多數普通的人一樣,過著平安而幸福的生活。但是在2012年卻被查出身患胃癌晚期,她生命在就此進入了倒計時。王越堅強樂觀的面對著病魔,對于死亡和生命的意義,她有著超出常人的透徹理解。
震撼了我的是片子開頭的一句話:我們要用多大代價才能認清活著的意義是什么?
是啊,當我們還擁有生命,自由的生活的時候,這個問題我們很少思考過。我們常常被生活中的瑣事羈絆著,計較于收入多少,羨慕著有錢人的瀟灑,把時間消耗在各種娛樂上。很多時候我們只是在活著,卻忘記了去思考:為什么活著。
我們常常忘掉了生命本來的樣子。只有當生命以倒計時計算的時候,才真正開始思考生命的意義是什么?
生命是有意義的,這個意義應該是夢想筑就的;應該是多彩斑斕的;應該是富有創造力的,應該是生機勃勃的。 每個人生命的意義是不同的,是我們自己賦予的。想起了保爾?柯察金的那句名言: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人來說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一個人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他臨死的時候,能夠說,我把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人生最寶貴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奮斗。
我們可能無法做到像保爾那樣擁有崇高的理想,但是我們都應該認真的思考一下:假如生命所剩無多的時候,我們應當怎么辦?
西方諺語說:不知死,焉知生?我們從來沒有意識到:活著對普通人來說是一件不用去想就擁有的事,但對于那些身患絕癥的病人來說,卻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他們掙扎在死亡線上,對生的渴望,讓他們深深體會到了生命的意義。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一樣,都在時間的維度上一步一步逼近死亡的終點。只有正視死亡,明白人生的意義,才能向死而生,活出生命的精彩來,不辜負自然界賦予我們的生命。死亡的考驗是最殘酷的,面對死亡的態度,卻是我們可以選擇的。主人公王越選擇了坦然、樂觀的面對,這也是我們每一個人面對死亡應有的態度。
愛是生命的源泉,是我們不斷前行的動力之源。父母對子女的愛,夫妻之間的愛,朋友、同事之間的友情,這些都是愛。正是這些愛,溫暖著我們,滋養著我們的生命,讓我們感受到這個世界的溫暖,讓我們有了前行的動力。所以,生命的意義,應當存在與愛中。
生命的長短真的很重要嗎?不,活的有質量,活的有意義,活的精彩才更重要!王越在35歲的時候,給自己舉辦了“生前告別”,為我們詮釋了活著的意義, 這是對我們每一個人關于生命的教育:要熱愛生命,要熱愛生命中的每一個日子,不荒廢時間,尋找并踐行生命的意義,活出自己的精彩來。珍愛身邊的每一個人,因為生命也是一場邂逅,那些你遇到的人就是你生命中的一部分。
向死而生,不負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