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九日試院夢沖卿◥
宋·王安石
空庭得秋長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單。
喧喧人語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間。
永懷所好卻成夢,玉色彷佛開心顏。
逆知後應不復隔,談笑明月相與閑。
寒露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第17個節氣,其時間點每年10月8日或9日太陽到達黃經195度時。
此時間點后,中國南嶺以北的大部分地區均已進入秋季,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有這樣的描述:“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
秋分前后的兩個節氣,都是以“露”來命名的,只是露的特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寒露是氣候由涼爽轉為寒冷的過渡,此時期的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快要凝結成霜了。
露氣重而稠,稠而將凝,再過半月,將凝為霜降。
告別了秋高氣爽、秋明空曠;白日將變得幽晦,天寒夜長,風氣蕭索,霧結煙愁。
蕭蕭秋意重,依依寒色濃,歸鴻南飛,秋殘如血的季節到了。
? 三候 ?
一候鴻雁來賓:
此節氣中,鴻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隊列大舉南遷,“季秋后至者為賓”,九月來的雁和八月來的雁,有主賓之分。
二候爵入大水為蛤:
爵,古音義同“雀”。深秋天寒,鳥雀入大海化為蛤蜊,飛物化為潛物。
三候菊有黃華:
華是花,草木皆因陽氣開花,獨有菊花因陰氣而開花,其色正應晚秋土旺之時。
? 詩詞 ?
◤晨坐齋中偶而成詠◥
唐·張九齡
寒露潔秋空,遙山紛在矚。
孤頂乍修聳,微云復相續。
人茲賞地偏,鳥亦愛林旭。
結念憑幽遠,撫躬曷羈束。
仰霄謝逸翰,臨路嗟疲足。
徂歲方暌攜,歸心亟躑躅。
休閑倘有素,豈負南山曲。
◤早發◥
唐·李郢
野店星河在,行人道路長。
孤燈憐宿處,斜月厭新裝。
草色多寒露,蟲聲似故鄉。
清秋無限恨,殘菊過重陽。
? 習俗 ?
斗蛐蛐兒
白露、秋分和寒露,是老北京人斗蛐蛐兒的高潮期。
蛐蛐兒也叫促織,一般聽見蛐蛐兒叫就意味著入秋了,天氣漸涼,提醒人們該準備過冬的衣服了,故有“促織鳴,懶婦驚”之說。
秋釣邊
在我國南方,這個時節告別炎熱,陽光和煦,正是出游的好時節,可賞花,流行吃螃蟹、釣魚。
寒露時節,氣溫下降迅速,深水處太陽已曬不透,魚兒游向水溫較高的淺水區,所以有“秋釣邊”之說。
登高
寒露時節,我國北方已呈現出深秋景象,南方也秋意漸濃。
這個節氣往往和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相遇。自古以來,重陽節就有個重要習俗——邀約親朋,登高望遠。
寒露腳不露
進入寒露后,就不能再“秋凍”了,夜晚溫度將會降得更低,因此要特別注意保暖,不要赤膊,以防涼氣侵入體內。
最重要的是注意腳部保暖,除了要穿保暖性能好的鞋襪外,還要養成睡前用熱水泡腳的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