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家庭可能都面臨資產結構配置的問題。那么,作為以實現完全的財富自由為目標的投資者,該怎樣看待流動資產與固定資產之間的配置關系和影響呢?我個人的看法是:家庭資產結構的配置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日益重要,而配置中長期來看流動資產遠比固定資產重要的多。
對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先參考一下企業的情況。歷史上大多數的高價值企業都是流動資產占資產比重為多的,或者說俗稱的輕資產企業,這不是偶然現象。
固定資產一旦投入,其周轉非常緩慢,適應新環境而創收的能力很差。特別是長期來看,固定資產創造收益的能力隨著市場的成熟衰退而逐漸降低,但固定資產的折舊則是剛性的;流動資產則正相反,雖然沒有固定資產那么持續穩定的營收或者現金流功能,但是捕捉和創造價值的能力遠非固定資產可比。這很好理解,同樣的一筆錢(比如100萬),一個是可以每年周轉3次,一個是2年才可能周轉1次,其價值怎么可能同日而語呢?
個人與企業的情況還有不同。企業通過固定資產擴張產能規模,如果時機恰當可能很好的提高市場占有率并充分享有市場興旺期間的超額利潤,并因此來平復長周期下行業低迷期間的利潤下降;而另一方面,企業的固定資產投入往往可以面向多個細分市場產品,且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有多種市場化的融資手段。而普通家庭,一兩筆固定資產的投入往往就是幾乎全部家當了,不但資產類別調整困難,而且也無經常性的融資手段。
由此我們也可以理解,為何專業的炒房高手經常不是實打實的全款買入長期持有房產,而是大力的利用貸款杠桿并非常強調房產交易的周轉效率,這實際上也可以看做將固定資產投資最大程度的轉變為流動資產的一種手段。
很多人把最近10來年的固定資產飆漲情況作為一個常態來看,幾十年以后是要吃大虧的。作為普通人而言,人生之不幸,其實在于很年輕的時候就付了一大筆錢買入固定資產并不斷還貸,而失去了持續投資的機會和能力(當然,如果你站在“穩定”的角度則可能是另一個結論了,所以我強調這里談的是投資)。如果買入的時機恰好很好,也不失為一個彌補投資機會大幅降低的有效補償;而如果正好買在一個不聰明的價位,則就是財富上的一大憾事了。對此,香港的曹仁超在其出版的書中也有過類似的評點。
當然,話說回來,充沛的流動資產的目的必須是有效的投資,就像自由現金流充沛的企業如果缺乏很好的擴大再生產渠道和能力,那么就反而不如正逢其時的重資產型企業的階段性回報高了。
另外在有關流動資金的管理上,我個人認為要善于平衡好流動性與復利之間的關系。
資產結構上的流動性是必須的,因為缺乏了這個,普通家庭的所謂資產只是一堆躺在那里的“死錢”。當然不是真的死,因為可以有租金等現金流,也可能隨通貨膨脹的長期上漲。但這一切,處理的好可以讓你衣食無憂,卻比較難實現真正的財務自由(當然這個自由的標準每個人心理不同,舉個例子而已),因為過于偏重固定資產的結構,已經讓你的資產成為了一錘子買賣,而難以捕捉到很好的財富增值機會。
但另一方面,流動性不是說周轉越快越好。這里有一個復利的機會成本問題。舉個例子,你有50萬,今天看準一個東西搞一下,下個月又看準一個機會搞一下,貌似是周轉的非常快的。但是這與你看準一個機會,能實現5年5倍的重倉增值機會相比,又不值一提了。因為前者貌似資金靈敏周轉極快,但實際上沒有認識到真正的好投資機會并非隨時出現的,而是呈現周期性聚集爆發的特征。
東搞一下西搞一下雖然好像很精明,但實際上將精力過于分散在一些不那么能帶來財富質變的領域,而錯失了真正“一擊必殺”的機會,這就得不償失了。所以,資產結構的流動性,是為了更好的捕捉財富增值的機會,但如果為了流動性而流動性,忽略了財富增值的本質在于重倉的長期復利效應,那么就又本末倒置了。
不過我想提醒的是,就公司而言,輕資產的另一面必須是:強大的無形資產壁壘,這才有持續高盈利的基礎,否則其被顛覆甚至比重資產型的企業要快得多。而到個人身上,那么可以理解為,充沛的流動現金的另一面必須是:很強的投資能力壁壘,否則可能還不如拿著最穩定的商品賺取現金流來得有效。
就我個人而言,其實在2010年投資總結里大家可能已經注意到了,我的衡量標志就是:家庭流動資產總收益率,而不是單純的股票投資收益率,也不是包括了固定資產的總資產收益率。
因為我的流動資產占家庭總資產的占比達到4成半左右,至少未來5年而言,財富能否放大的關鍵在于我對于流動資產的運作能力;股票投資收益率,只是流動資產中的一項。如果我的股票投資只占流動資產20%的比例,那么即使1年賺了很多,對總流動資產的提升還是很有限。
而固定資產,在我看來目前投資的屬性相對低一些(幾套住宅都是家人自住),且我認為未來5-10年的向上彈性遠低于流動資產的價值創造能力。所以最關鍵的還是在于流動資產的總投資收益率,在這個部分形成相對穩健,且長期可持續的復利生成機制,這才是最有利的局面。
最后,以上所有談的都是對期望“以投資改變命運”這個目標方面的思考。如果懶得打理或者只是安心普通理財的,不必考慮那么復雜,先滿足個人生活需求是第一位的,然后再用閑錢定投合適的指數或者其它理財工具,也就足夠了。
另外,隨著人的不同年齡情況,家庭資產結構的配置可能也有不同的側重。很年輕的時候我個人認為不宜過于求安定,而應該在資產配置上以流動資產為主尋求機會;中年時段應該適當的平衡高風險資產以及低風險資產;越是老年時段顯然就更加注重穩定性安全性,以獲得穩健的現金流回報為主了。
文章版權信息
- 原文作者:水晶蒼蠅拍
- 原文地址:http://t.cn/IDKve5
- 本文關鍵詞:財富管理,投資,理財,家庭,財務規劃,資產
- 版權聲明:本文由做自己的CEO團隊轉發,所有版權歸屬原作者。
推薦閱讀 ====== 請點擊藍色文字
時間讓人與眾不同 每一件與眾不同的絕世好東西,其實都是以勤奮為前提的,要么是血,要么是汗,要么是青春好時光。
如何變成“會說話的人”? 無論工作、生活,還是談戀愛,我們都是通過語言來表達所思所想、分享情感。作者認為所謂“會說話”并不是指專挑別人愛聽的說,而是能較好地理解他人的想法,同時恰當地表達自我意愿。那么我們如何變得“會說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