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回家途中,終于斷斷續續看完了心心念念的紀錄片《壽司之神》。
看完之后的最大感受是,這輩子,我得拍一部紀錄片。哈哈。意料之外。
《壽司之神》記錄了小野二郎窮盡一生鉆研壽司制作,力臻完美的過程。同時,在這一主線之外,還采訪了二郎的大兒子小野禎一,對二郎壓力之下的壽司制作、團隊合力等做了一些思考。該片在豆瓣紀錄片的排名中算是靠前,也有很多帖子推薦過。不論對于了解日本文化,還是感受紀錄片本身的美感,這都是一部不錯的片子。
縱觀全片,最大的亮點毫無疑問是小野二郎——全世界年紀最大的三星主廚,傾注一生精力只做了一件事——握壽司。從食材選擇,到苦練技藝、制作壽司,再到觀察客人,根據不同細節反饋排定座位、調整工藝,二郎就像是一位數學家,精密計算每一個環節和步驟,進而構建了這樣一間神奇的小店和值得等待一輩子的美食。
面對二郎嚴肅的神情和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我忽然覺得自己配不上“吃貨”二字。看似簡單的食材和制作工藝,卻蘊藏著豐富的故事和執著的精神。對待食物,除了大快朵頤的喜悅、探索未知的新鮮,有時可能還需要幾分朝圣般的敬畏感。
食物與人、與城市的關聯,總是勾連我們的感情和記憶;而制作者的職業精神、匠心獨具,則應該激發我們對人之外萬物的思考,作為蒼茫宇宙之渺小存在,食之用之共之,靜穆之。行文至此,忽然明白,感動我的不單單是老人家對職業本身的孜孜不倦、追求完美,更因為小野二郎對待每一個細節的態度,折射出人類在與外物相處時,所應該有而常常無的謙卑、敬意與平和。
據說該片的導演David Gelb因為喜歡吃壽司便追到了壽司的發源地,當時還沒有任何作品,拍片緣起也只是想通過觀察的方式揭示壽司奧秘。拍攝手法不花哨,采用跟拍、采訪等“簡單粗暴”的方式,直接記錄二郎本人的言行舉止,或用對話形式展現學徒、食材供應商及顧客的感受。
個人很喜歡本片的配樂。幾乎是從一開始的音樂響起就定下基調,讓我知道,我會喜歡。開篇跳躍波動的交響樂,渲染出喜悅輕靈的畫面;中間部分,也有很多細致的配樂,例如在二郎闡述自己對職業精神的理解時,一幀幀精致的壽司畫面,配以清麗明亮的演奏,流水般撫過心臟,充分調動了人的味覺、視覺、聽覺等各路感官。此時此刻,只有吃貨才懂得的一種幸福感油然而生,天地萬物如此和諧美好,心情也如若跳動的音符一般雀躍。
或許正是這音符和色澤的鳴奏曲,撩動了心弦,讓我覺得,這輩子,也得有一部屬于自己的紀錄片才好。人生如水前行不息,便有這片刻的欣喜記下來,凝固住,永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