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第56號教室的故事》有感
林州市永和希望小學 周俊芳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韓興娥老師的書,覺得韓老師的教學方法非常接地氣,我們應該學習用之;讀竇桂梅老師的書,知道了竇老師思考的是如何擁有一種天下情懷,擁有一種對教師神圣職責的敬仰。后來,讀了《第56號教室的奇跡》,但由于自己文化功底欠火候,理解不到位,真正用到教學中的并不多。
再后來,當讀過陳勇的《第56號教室的故事》之后,我對《第56號教室的奇跡》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對雷夫·艾斯奎斯的教育觀有了更多的理解。
一、教學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工作。
在沒看到這句話之前,我一直認為教學很簡單,教語文也很簡單,就是讀書和寫字。但著名的雷夫老師卻是這樣想的,“教學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工作。因為我必須想方設法,教學生如何在一個不誠實的世界里做一個誠實的人,如何在一個不友善的世界里做一個善良的人,這是非常重要的。”這讓我反思自己只是在片面地教孩子們知識,而雷夫老師卻是真正地在教孩子們如何做人,教孩子一生受益的技能,并且還有誠實、善良等良好品質,這才是作為一名教師神圣職責所在啊,而我是否在“成績”兩個字的背后偏離了方向呢?還好,我看了《第 56 號教室的故事》,還好,我“認識”了雷夫老師……
二、最好的教育是不留痕跡的教育。
“當你演奏音樂的時候,美妙的音樂本身就是回報……”是的,獎勵不應該成為某種目的,在第56號教室里,他們不會為了得到獎賞才去做事。
受雷夫老師啟發,在一次班會課上,我獎勵了為班級奪得“文明流動紅旗”的第四組。突然,有些孩子說:“老師,我也幫著他們組一起值日了。”很明顯,這些孩子也想得到獎勵,我遲疑了一下,讓得了獎品(一塊小橡皮)的孩子先下去,再讓幫助四組的幾個孩子來到黑板前,我清了清嗓子說:“孩子們,雖然你們沒有得到獎品,但是你們助人為樂的品格很高尚,全班同學都應該向你們學習,請同學們鼓掌……”緊接著,我又說道:“你們能主動幫助別人,不一定是為了得到獎品,而是因為你們有顆樂于助人的愛心,大家都是老師眼中助人為樂的好孩子……”那幾個孩子在掌聲中笑瞇瞇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有人說,最好的教育是不留痕跡的教育,我覺得我們正在慢慢靠近……孩子們助人為樂,是因為他們的天性如此,作為孩子們教育啟蒙者的我們,應當順應他(她)們質樸純凈的心靈。
三、閱讀讓孩子成為與眾不同的人。
什么是與眾不同的人?如何做與眾不同的人?我認為是能考慮他人的觀點,心胸開闊,擁有和他人討論獨特想法的能力的人。如果要培養這樣的人,就必須從小培養孩子們熱愛閱讀的好習慣。雷夫老師就是這樣培養孩子們閱讀的,他說:因為成功無捷徑,所以,花時間和學生一起閱讀是最好的辦法。N年后,成功的孩子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熱愛閱讀。
感恩陳勇,感恩《第56號教室的故事》;感恩雷夫·艾斯奎斯,感恩《第56號教室的奇跡》。